他的轨迹可复制吗?
这是个比往年加倍寒冷的冬天。萧条之下,不但600多万大学应届毕业生面临未就业已失业的危机,就连那些辍学创业、少年得志、坐拥第一桶金的新贵们也在经受磨练。
从目前来看,通过灵活调整方向,他高歌猛进的势头依然不减。所以,可预见的是,必然会有怀抱相似梦想的年轻人渴望复制其成功轨迹。
或许,要在这条道路上“跟进”很容易。郭敬明自己也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他,无非是一种自我动力和不服输的性格而已。况且如今在网上“码字”和出名的成本很低,写手、网络红人、娱乐明星、公众人物这几者之间并无明确界限,大众传媒为了求发展、抢眼球,也在挖空心思提供新奇的平台给这些年轻人(最火爆的先例莫过于“超女”)。
分析郭敬明一路走来的轨迹,他对于成功的终极诉求一直未变,目标明确。至于手段与方式,却偶尔会选择忽略。他曾对媒体表示,现在自己的状态就是“要做什么就集中精力去做,只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负面影响即使大如剽窃官司也未能使他沉沦。这种少年老成的商业化头脑和心态,使其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公众视线中屹立至今并屡有突破,也实属不易。
有名、有钱、有事业、有话语权——郭敬明获得了公认意义上的成功,但其成功路径却并非人人赞同。喜欢他的人其实未必懂他,反感他的人也许正缺乏他的某些长处。所以不如将其视为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出版市场的求新求变、畅销书作家的生存状态、“80后”一代的成功“非常道”、文化和娱乐的距离有多远?…… (23L1)
其人其言
我越来越不浪漫主义,我越来越现实主义了。
我的作品在精神层面、物质层面都关注得很多,关注最多的是它们两者的冲突和它们两者谁对谁妥协的事情。
很有可能全职做生意。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不知道自己目前算不算。我在经营我的公司,我希望我的公司可以很顺利地发展,越做越好。没有人开了一个公司会希望做一个糊涂的商人,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行业,选择了图书出版作为一个事业去经营,我就一定会把我的事业经营到最好。
中国的出版业很乱,不像欧美、日本的出版业,作家只要写作,出版人来代理所有东西。我认为作家是个艺术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从事商业的东西。我希望更多擅长这方面的出版人,包括我自己或我的公司来做这方面的规划,这也是我们公司在做的很重要的事。我们签约很多作家,举办文学选拔比赛,《最小说》里的新人我们努力地在培养,我希望建立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秩序。
我希望将来可以做更多商业上的事情。下一步我希望公司涉足更多不同的领域,人们可以改变对我的认识和看法。企业家、商人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是的。我会去看唱片业、娱乐业的发展,看很多欧美媒体,新兴事物的生存状态。
作家这个身份太小了。对于我整个人生的规划来说只是一个起点。
接下来两三年大家会慢慢看到。到那个时候大家可能就会知道,原来我早就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作家’了。(记者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