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疲惫
从经济降温到取暖“过冬”
牛熊转换总是那么让人无法捉摸,这世界变化之快,让小散们难以适应:刚刚说要跑赢CPI,却发现要准备过冬了。
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2.4%,增速在人民币暂缓升值和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继续大幅减缓,并且终结了中国此前连续23个月负利率的局面。
“没想到,刚送走通胀,又迎来通缩。这世界变化太快,上半年还没跑赢CPI,下半年却要备寒衣过冬。”每天挤地铁上下班的工薪族张忆新对记者抱怨着。
上半年,一月迈过一个高槛的CPI让人揪心。“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赢CPI!”这句流行口号成了张忆新2008年理财的一个目标。正当他不断寻找各种高收益理财怪招的时候,风向突然发生了转变。
如今,12月份通胀继续回落,明年一季度或为负值。低CPI的运行让央行不断降息,低利率又造成银行理财产品的低收益。
张忆新发现,刚刚结束的一期9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5.7%年化收益率。可大降息之后,现在半年期产品的收益率都已经跌破了4%。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带来阵阵寒意,媒体和专家又开始忙着教大家怎么应对经济寒冬。
不过张忆新说,尽管经济寒冬来了,他还是喜欢现在的日子。“毕竟CPI低了还是好,你比如说,猪肉便宜了,米面便宜了,食用油也降价了不少。”
4
愤怒
理财产品≠保本投资
从年初的结构性产品“零收益”风波,到后来的境外投资产品折戟沉沙、惨遭腰斩,2008年的银行理财,让很多投资者第一次认识到:原来银行理财产品并不等于银行储蓄,不是稳赚不赔。
收益居然为零!——2008年初,一款名为“汇理财”的零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随后,接二连三的银行理财产品爆出“丑闻”:运作一年甚至更久最终没有收益乃至为负收益,甚而被指斥为伪结构产品。接着挂钩澳元却遭遇汇率阻击,QDII更是海外折戟。
去年以来,QDII产品的收益亏损率达到60%以上,可算所有银行理财产品中亏损率最高的一类。而在外汇理财产品领域,最具戏剧性的当属澳元。
“上半年它还是收益冠军,我刚刚换了5000澳元买了理财产品。可7月份没一个月,兑美元的汇率就下跌了近40%!”杨娟女士带着哭腔说,不到4个月时间——就跌回到2003年初的水平。更惨的是,有产品因为触发终止合约而提前清盘。
2008年理财产品的“收益门”,最终将银行理财稳赚不赔的面纱彻底撕去。
“银行理财师那么热情地推荐,我的大脑已经不听使唤了,而且还有很多人抢购。”因零收益曾投诉银行的投资者于小姐说出了她购买产品时的心情和理由。
而银行业人士也多次叫屈:银行理财产品不是存款,为什么这么多人就认定银行理财就一定要赚钱呢?
原来,银行理财产品并不等于保本投资——又一个用金钱的损失换来的理财真经。
但是记者也发现,低风险的债券和资产管理型理财产品却始终能够带来正回报。不仅打新股的钱可以赚,债券投资的钱也可以赚,固定收益类的钱还可以赚。投资者于小姐承认:对风险的忽视和对银行的过于信任也是投资者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