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发放消费券可不可行?14日在南京举行的2008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建议,中国可以拿出1万亿元来发给全国每个人,老百姓在零售商那里把消费券用掉,零售商缴税时再把消费券兑现,从而刺激消费(现代快报12月15日)。
这一建议遭到不少人的哂笑,包括摩根大通亚洲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中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等人,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不过,身为“欧元之父”,其经济学识不容质疑,大老远的跑到中国来,还不至于胡言乱语。
应当承认,不管从历史还是从跨国比较的角度看,目前中国居民消费水平都跌到低谷。1951年,民间消费占当时GDP的68%,政府消费占GDP的16.5%;而今天民间消费只占GDP的37.5%,政府消费占GDP的28%。韩国和日本的民间消费分别占GDP的52%与55%,巴西民间消费占59.9% ,印度为55%,美国最高,民间消费占GDP的71%。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政府收入和公民收入几乎均衡。而我们目前的状况是“国富民穷”,居民严重缺乏购买能力。
在国家的4万亿和各地的数十万亿投资中,资金基本上流向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这么多资金砸下去,GDP很快会飙升上来。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和居民收入增加没有关系。一个国家不能总是把资源用在“建设”上,毕竟我们所做的方方面面建设最终都是为了消费和生活。上周六,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财经》年会闭幕发言中坦言,近代中国一直在过“穷日子”,政府过去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扩大生产,因此在扩大内需方面一直相对缺乏经验。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帝芬·罗奇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了中国人舍不得花钱的结论。2007年,占世界人口总数5%的美国消费了97000亿美元,而中国和印度加起来人口总数占世界40%,消费只有30000亿美元。其实,中国人不是天生的吝啬鬼,在医疗、教育、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现实语境中,老百姓不得不把有限的积蓄放在银行。
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给民众发“红包”。政府通过派发消费券等手段,让公民分享财政盈余,这在西方国家和周边地区不乏先例。例如新加坡、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今年都曾向居民派发了现金或消费券。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蒙代尔曾向多国政府提出向居民发放消费券的建议,得到了不少国家的响应,日本、韩国、阿联酋等国已经照做。
事实上,国内一些地方对此也作了尝试。12月12日,成都市政府宣布向全市城乡低保、五保及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消费券,动用财政资金约3700万元。广西也在前不久向全区特困群众发放每人100元或50元的红包。年初,东莞市政府向困难群众每人发放了1000元生活补贴。但由于点少、面窄、量小,这些尝试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在经济层面难以发挥作用。要是中央和各地政府统一行动,直接给每位公民发放消费券,消费必将受到强烈刺激,内需迅速就能被拉动起来。(王任之)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