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问题的出路
从目前有关“大小非”的政策看,解决“大小非”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在全流通制度环境下,通过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创新,减缓“大小非”减持对市场的不合理冲击,维护市场稳定。
一是提高“大小非”减持信息披露质量。从今年7月份开始,“大小非”减持情况将在每月上旬定期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网站进行披露。
二是鼓励“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市场减持股份,减小“大小非”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今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大小非”股东在未来一个月内抛售解禁股份数量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一,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
今年8月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大小非”大宗交易机制,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实时监测系统,目前国资委正着手对国有股东及其股份进行申报、核实、确定。
三是开发可交换债券等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逐步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机制。今年9月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股东,可以由保荐人保荐,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十二个月后方可交换为预备交换的股票,债券持有人对交换股票或者不交换股票有选择权。这种可交换债券是上市公司股东(通常是“大非”)将其持有的股票抵押给证券托管机构,然后以此为标的发行债券。这一做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缓解大股东的融资困境。从理论上说,如果股市低迷,市价低于转股价,债券持有人就不会转股,这样就可减少二级市场的流通筹码;而若股市高涨,债券就可转换成股票,从而对转换股票的速度和规模加以控制。
另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理性认识“大小非”的影响也相当重要。
对“大小非”减持问题,市场流行的最典型观点是,“大小非”的持股成本很低,有的甚至是负成本,因此他们在任何价位进行减持都可以,都有暴利可图。对此,有市场资深人士认为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不然。
不可否认,就数量而言,“大小非”仍然大大超过已流通A股,如果“大小非”集中减持,不可避免地会对市场产生大的冲击。
尽管不能排除有非理性的“大小非”存在,但是,多数“大小非”的持股或减持的行为还是要根据股价的合理性而做出。如果股价已经低估,理性的“大小非”应该不会进行减持,相反,它可能会增持股份,正如近期很多国有大股东宣布增持计划。退一步说,如果股价已经低估,部分非理性的“大小非”还大量减持股份,那么,这正是理性的投资者买入股票的好时机。
当然,如果股价明显高估,理性的“大小非”应该会减持股份,这有助于防止市场泡沫的过度膨胀。
因此,理性地看待“大小非”问题,既要看到“大小非”减持过分集中可能给A股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该看到理性的“大小非”应该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实际上,前期市场的看法可能是夸大了“大小非”对市场的负面影响。
就在不久前,汇金公司等国有“大非”宣布增持股份,深沪两市股指拔地而起,对证券市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看来,投资者又有必要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大非”对市场的影响了!
市场人士建议引导国有“大非”形成成熟的投资理念。国有“大非”是A股市场的主角,国有“大非”所持限售股占限售股的绝大部分,因此,合理引导国有“大非”的减持行为对于解决“大小非”问题、避免“大小非”集中减持对市场的冲击、维护市场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非”们应该主动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在市场过热时,加大减持力度;在市场低迷时,加大增持力度。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大非”的作用,既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又能提高自身的收益。(杨红梅)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