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张先生,看完这个短片以后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过去从80年代开始在林权改革方面,最后改来改去解决的还是管护权,为什么这一次就能够触及到产权明细?还有一个,为什么在30年前土地就可以联产承包了,而到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们才开始触及林权的产权制度改革?
张建龙:
就是刚才短片上讲的,在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初期,在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林业当时叫“三定”,叫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责任制,林业生产责任制。实际上当时也有一个划定自留山,也是有这个意思,要把一些集体的林地给了农民去经营,但是为什么后来没搞成呢?这里头是多种原因,比如政策的环境,当时整个老百姓怕变的心理等等,我们当时产权做的不彻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
刚才短片里面非常有意思,陈锡文说到老百姓种了,然后砍了,为什么?他说怕政府这是打盹,为什么老百姓在当时会有那么一种感觉?
张建龙:
因为还是对政策有点不信任,因为农业不一样,它一年不行,收了以后第二年收回就算了,林业就是南方最快的也得十年左右,到了其他地方得几十年,有的还得上百年,没有几十年承包的期限,农民就不可能给上面投入资金,投入技术,很好地去管理,你给到我手,我就先把它砍掉变现了就行了,主要是林业的特点决定的。
主持人:
从这个角度,当我们看到这个文件里面说这样一个承包期限是70年的时候,恐怕可以在心理上给农民一个强烈的定心丸的作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种所谓的打盹或者说是一种过渡性的政策了。
张建龙:
对。当时根据我们的《土地承包法》,我们规定我们的森林法由于法律是30年到70年,为什么取70年呢?也就是考虑到林业的长期性,必须有70年,农民才能吃了定心丸。
主持人:
那好,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1978年的时候马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的是土地的耕地问题,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现在才开始触及林权?我们国家很多贫困的农民还是集中在山区和林区,为什么30年之后才关注这个问题?
张建龙:
当然这个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现在确实到了“三农”问题,新农村问题,到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农村究竟靠什么发家致富,外出打工不可能几亿农民都出去打工,种土地,我们土地整个的收益,种的耕植指数也相当高,必然就是农民致富的门路,致富的基础,生产资料就集中在林地上了。如果真正把林地经营好了,山区农民一定能够发家致富。并且现在根据典型的看到,我们有的福建、江西、辽宁搞的好的,实际上现在农民的收入,林业已经占到了50%以上了,这还是刚刚开始,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可能比例还会高。
主持人:
这样的一次生产力的解放,我们可以预见到的一个未来是什么样的?
张建龙:
未来的情况肯定是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主持人:
这样的一个计划是不是会很顺利的实施下去?
张建龙:
这也有很多困难,当然现在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中间,大家的认识不一致,总有80年代划定了一些滞留山以后砍伐的教训,分了以后是不是农民也还像80年代砍伐一样,认识上还是有问题。
另外一个,现在还是可能因为山地整个这次的勘界发证量非常大,有的我们林业的技术人员上山一天勘界不了几亩地,工作量非常大,这是一个。
第三个,确实需要一些资金,资金也是……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