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温州人手里的钱又成了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到处都缺钱,似乎只有温州那边手头宽裕,民间资金走南闯北,到处投资。
温州人手里到底有多少钱?一直是个众所纷纭的未知数,可在很多地方,我们都能感受到温州民间资金的巨大身影,从席卷各地楼市的“炒房团”,到征战山西、新疆的“炒煤团”、“炒棉团”,再到出击股市的“炒股团”,温州游资的动向这些年始终牵动着大家的视线,但今年的经济环境与往年有些不同,银行银根收紧,楼市、股市风向突变,温州资金到底何去何从?
温州资金炒到哪儿,哪儿的市场就一下火爆起来
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157人浩浩荡荡开进上海,157个人坐满了三节火车车厢,三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温州炒房的第一笔交易就成为外界关注的热点。
温州第一批购房者:“那个场面就是人抢着买的,好像觉得这个十来万元对温州人来说无所谓的,它只有十来万元,然后办按揭贷款。”
此后几年时间,温州资金如旋风一般席卷了上海、杭州、青岛、重庆、北京、沈阳,所过之处房地产的价格几乎都以每年至少25%的价格飞速上涨。
温州第一批购房者:“觉得还是这个好赚,赚得快,现在这个房子这么涨,一下子就是十来万元,不会是几千块,几千块我们根本不会去想的,也就没有意思了。”
据温州商会的估算,超过1000亿的温州资金,在全国的房地产行掀起猛烈的“圈地运动”,一时间,温州资金出手的行业,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2001年,全国能源短缺、煤炭价格飞涨,温州资金投资煤矿,山西省60%的中小煤矿,都掌握在温州人手中;2005年,股票进入牛市,800亿到1000亿的温州资金开始介入股市,资本市场再次让温州投资客赚得盆满钵满,手握巨资的温州商人如旋风一般,炒热了各地的地产、能源市场。
记者:“温州资金具备什么样的影响力?”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长周德文:“可以用这几个数据来说明温州资金整体的规模,在民间的老百姓手里的民间流动资本大致有6000亿的人民币,温州估计投资在房地产上的资本就达到了2000多亿,光在上海跟北京两个城市,就几乎达到1000个亿的民间资本。”
周德文,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长,曾经组织过几十次温州投资团,对温州地下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极为了解,据他介绍,从1999年开始,温州众多中小企业的一部分多余资金开始逐渐脱离生产经营领域,而进入到房地产市场,温州人的投资先从本地房地产开始,97、98年温州房价大约2000元钱一个平方,99年以后迅速以年增长20%的速度上涨,有时甚至每个月都出现大幅上升,有一段时间温州房价甚至超过了北京和上海,炒高本地楼市后,温州投资客又转战全国一线城市炒楼,随后炒股、炒煤、炒油,现在更是转向了产权投资,令周德文印象深刻地是,温州投资客几乎是屡战屡胜,在每一个投资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周德文:“像我们温州人民电器集团,它在上海就一口气就兼并了37家国有企业,那么迅速在一年里面,这37家国有企业就创造了10个亿的产值,所以温州资本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一个武器。”
为何会有温州资金?
这些年,温州资金几乎就成了民间投资的风向标,只要它炒到哪儿,哪儿的市场就能一下火爆起来,要说温州资金力量雄厚、规模大,这也只是一方面,国内和温州一样富裕,甚至比温州更富的地方也还有,比如京、沪,还有广东、江苏的一些县市,可为什么钱只有偏偏到了温州人手里,才会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来了解一下温州资金背后的秘密。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温州资金?举个例子来说,上海、广州、北京也都是非常富裕的地区,也有大量剩余的资金,为什么没有出现温州资金现象?”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长周德文:“这个我觉得跟温州人的特点很有关系,温州人很善于抱团,温州的资本,我前面讲了也是分散的,资本也是分散,但是温州形成一个非常灵活的一种民间的机制,它可以小资本,大积聚,可以在迅速之间围绕着利润,围绕着投资的商机,迅速地积聚起来,我们温州人到了哪个地方,它都组建自己的商会,商会就是一个资本积聚的一个核心,一个组织者,那么又有好的项目,商会一发号召,马上资本积聚,共同去投资,共同去创造利润。”
2004年温州一家媒体组织的温州投资团,温州的投资人都是按照报纸上的广告信息参加的投资团,这些投资者大部分都是温州的普通市民,有家庭主妇也有温州近郊的农民和中小企业主,因为人人都参与投资,因此每一次投资团出手,资金总额都不会低于5000万元。
记者:“你们周围做这个的多吗?”
姜女士:“做投资的很多很多,我们温州人头脑很精明的。”
最近一次温州中小企业商会组织的投资团,这次的温州投资团到外地投资不仅带着随团律师,还带来了包括会计师、银行分析师以及温州市招投标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经过几年时间,温州投资团俨然变成了一支专业的投资评估队伍,所不变的是,参与投资的商人仍然是普通的温州市民和企业主,是什么在支撑温州资金的循环?
记者:“温州资金流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周德文:“温州的老百姓,哪怕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都敢拿出这样的钱去投资到一些所谓集股集资的项目里面去,能够获取固定的,高于银行存款的回报,第一温州人敢冒风险,只要回报是高的,我愿意冒这个风险;第二个,温州人,特别是民间的资本,它凭的是一种诚信,如果一个人在温州借了钱不还,从银行借了不还,无非是打官司,在民间如果你借了不还,你这个人在温州就永远立不住脚了,所以它的民间,就是我们,就说江湖吧,江湖有它自己的一套标准。”
记者在温州街头拍摄到的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物资调剂商行、中小企业行会等等,尽管名称各有不同,但经营项目都一样,它们实际上就是温州投资的中介机构,在谈到温州资金现象的时候,温州人普遍承认,他们并不是全国最富裕、资本最雄厚的地区,但是温州民间资金能够在短时间内抱成团,集中投向高利润的地区和高利润的行业,却是全国之最。温州整个地区方圆100公里,却能搅动全国的投资市场,除了资本的雄厚,更重要的原因是温州民间资金形成了民间的商业信用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投资中介和组织机构,而这一系统的形成,往往能迅速调集散落在民间的大量资金,集中投向高利润的行业。
周德文:“这个就是温州资本的一种魔方,它的一种力量,它能够迅速地积聚,投到他希望投的,有利润的地方,这个有利润的地方,就有温州资本的影子。”
追逐更高的利润一直是温州资金的演变的线索,上个世纪80年代,温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以个体经营的形式,从事加工制造业,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个体加工的基础逐渐形成了产业的集群,温州生产的眼镜、打火机、皮鞋制革、阀门、小五金等产品,都占据着全国甚至世界市场的重要分额,然而随着制造业的利润率逐步降低到现在的5%左右,温州的资金开始流向房地产等利润率超过25%的增长行业。
记者:“从最初的温州市的皮鞋、岳清的小五金、瑞安的眼镜,温州最初通过外贸通过制造业赚取的资金现在已经流向了其他各个行业,温州资金的流动的历史轨迹是什么?”
周德文:“2001年到2003年,温州的资本开始进入到能源的领域,2003年,山西省开始治理,特别是中小煤矿,9万吨以下的煤矿,开始进行关停并转,那么这个时候温州人又从煤的市场退出,那么温州的资金又开始进入到新疆的所谓炒棉,当时投出来可能30多个亿的资金收购棉花,棉花的价格也是在上涨。”
周会长向记者阐述的温州资金的流向:
1999年以前,温州人从制造业中积累了第一桶金,资金总额在2000亿元左右,具备了向外扩张的能力;
2001年,温州2000亿资金投向房地产,其中仅北京上海两地就集中了1000亿温州资金,2003年国家加大对房价的调控力度,温州资金逐步开始撤离房地产投资;
2002年,温州400资金流向煤矿,2003年山西关闭中小煤矿,温州部分资金回流;
2003年,棉花减产,棉价上升,温州30亿资金收购新疆棉花,次年退出;
2005-2007年,股市行情看好,1000亿温州资金介入其中;
2007年以后,石油价格上涨,50亿温州资金投入西部乃至国外的油井;
2008年温州资金开始介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记者:“你说不赞成别人说温州资金是炒,但是当中的炒字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是温度高、另一个就是动作快,这是不是也符合温州资金的特点呢?价格高、利润高,并且快进快出?”
周德文:“这个你分析的是对的,但是这个炒的概念往往是给人家代理一种投机的概念,而不是投资。”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