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因石油而燃起
资本追逐利润,这个天性决定了那些国际巨头绝不会放慢炒做油价的脚步,这场没有硝烟的石油金融战背后,博弈各方拿着期货合约,暗中展开了较量,而历史上,一次次战火因为石油而燃起,正应了一句话,石油多的地方,战争就多,眼前最好的例证就是中东,那里蕴藏了全球80%的可以开采石油,但那里也是二战后全世界最不平静的地方,从1980年两伊战争,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再到绵延不绝的黎以冲突,都闪现着石油的阴影。
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一书中说到,近一百多年来的世界现代史就是一部石油竞争的历史。石油政治正在决定世界新秩序。
德国经济学家《石油战争》作者威廉•恩道尔:“如果你回看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候石油开始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商品,农业,运输,工业,样样离不开石油,我们过去100年就是靠石油在发展经济,过去100年的战争史基本就是围绕石油的争夺,当然不是所有的战争,首先是一战,英国和德国之间,德国要修一条直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铁路,当时从中东到欧洲的海上运输路线被英国海军控制着。”
威廉•恩道尔向记者这样描绘石油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先发制人的德国人坐着烧煤的火车,推进到了距巴黎仅四十英里的马恩河,法军征用了3000多辆烧油的出租车,满载士兵冲向前线,结束了德国的攻势。德国人始终闹不懂的是,巴黎到马恩河当时只有一条铁路,怎么一下子运来了这么多的军队。
后来的德黑兰海战中,按照当时的英国海军大臣邱吉尔的建议转用石油做燃料的英国舰队,挫败了烧煤的德国舰队,也挫败了德国的最后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夺取到足够的石油,斯大林格勒的命运很可能被改写,但德国人输了,因为在进攻斯大林格勒之前,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就已经没有油了。
1941年,美国、英国与荷兰决定减少对日本的90%的石油供应,而这正成了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一个动因,受到美国石油禁运而只剩最后三个月石油储备的日本孤注一掷。而对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威廉•恩道尔认为,这同样是一场与石油有关的战争。
德国经济学家《石油战争》作者威廉•恩道尔:“伊拉克战争当然也是为了石油,美国控制石油,所以回顾20世纪就是一部石油战争史。”
曾为美国政府效力多年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肯定知道,他的回忆录《动荡时代》会引来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格老的“江湖地位”,更是因为他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布什政府发动伊战的根本原因———石油。2007年,他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而那时候,油价只有80美元一桶。
“如果你说美国出兵伊拉克就是为了有更多的石油,那有人就该问了,那我们为什么油价还80美元那么高?”
“您的观点是如我们不出兵伊拉克那么我们现在的油价就该到每桶130美元、140美元一桶了,是这样吗?”
“对,没错。”
“您确定吗?”
“当然,这就是打击萨达姆的目的。”
其实,早在布什就职初期,2001年4月的白宫内阁会议就已做出这样的决议:“由于伊拉克对石油市场可能有不安定的影响,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风险,因而军事干预是必须的。”
对此,在伊战之前,美国的《民族》杂志便已直截了当地指出:“对伊拉克战争是以士兵和国民的生命、鲜血为担保的石油战争。”
虽然布什一再否认伊战有经济企图,但是一些经济学家却坚信,出兵伊拉克意在石油。只不过,此前还很少有像格林斯潘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如此开门见山,而他本人也是一反昔日在美联储的含蓄。
其实,布什政府与能源业的密切联系也一直引人关注,布什从小就浸泡在得克萨斯州石油勘探文化的氛围中,他本人也曾开过石油公司;副总统切尼在进白宫前是哈利伯顿石油公司的CEO;而其他一些实力派人物,如赖斯、来自安然公司的前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前商务部长埃文斯等都具有深厚的能源背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这里面也有一个不同的党派执政的时候有个政策因素,因为共和党的话,一个是富有者阶层,特别是石油家族代表居多,他的上台以后,就是至少是默认油价的一个高增长的这样的一个态势。”
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了6倍,高涨的油价给得州的能源巨头带来滚滚财源,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营业利润从6年前的300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美国石油公司拿走了伊拉克大部分的油田开采权,哈里伯顿公司的总部甚至打算迁入这个目前仍然战火纷飞的国家。
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石油危机如今又近在眼前,节节攀升的油价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似乎谁也控制不了,那究竟有没有办法让疯狂的石油价格回到它应有的轨道,关于这场石油的战争,明天还将继续报道,您将看到一场更为精彩也更为凶险的博弈。
主编:周人杰
记者:刘莹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