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集团遭遇资金困局?
“三联集团目前可能陷入了资金困局。”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分析,“三联很可能在‘丢车保帅’。”
“他们的资金漏洞有多大说不清楚,但是其资金链紧张程度已经清晰可见。”
据三联商社2005年报显示,属于三联集团的配送中心至2005年底共占用三联商社资金近7亿元;2006年,媒体又披露了三联集团及其关联公司通过经营性渠道,非经营性占用三联商社资金2.16亿元……三联集团资金链之紧张由此可见一斑。
“最近几年,随着家电连锁巨头国美、苏宁攻城略地入驻济南,三联商社的原有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销售规模逐渐萎缩,对外扩张能力也在衰弱,它的盈利能力已江河日下。”杨郑生分析。
三联商社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该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5亿元,主营业务利润7426万元,净利润仅116万元,同期对比分别下降14.17%、28.8%、95.1%。2006年,该公司仅新开了一家连锁店;2007年第一季度,该公司亏损407万元,每股收益亏损0.0187元。2007年第三季度,该公司亏损220多万,其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了7280万元,同比减少了67.58%。
业内人士分析,崇尚“多元化”经营的三联集团巅峰时曾涉足房地产等170多个产业,但随着时局的变化,家电业务在三联集团的发展战略中不得不退出了主业位置。而三联商社的家电业务衰落对三联集团的资金链有着致命的影响,致使三联集团的其他产业困难重重。特别是其房地产项目,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资金链之困更是日益凸显。
以此为背景,三联集团债主盈门亦不足为奇。5月16日拍卖当天,三联商社公告显示,该部分股权被法院轮候冻结,这意味着,除了济南商行以外,还有多家债主对这笔拍卖款虎视耽耽。只是,“流拍”的游戏还会继续吗?
资本大“玩家”
令人拍案的是,这样的“大片”竟然又上演了。
6月17日,济南市中级法院就上述三联商社股权举行第三次拍卖。期间,济南商行横空杀出,最终竞得股权。但仅过数日,三联集团高层人士即宣布由于上述银行“在竞买资格上存在瑕疵,上述股权的第三次拍卖将会宣布无效”。
济南商行何以登场?业内人士分析个中原因有二:一是三联集团为济南商行股东,该行“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股东利益受损”。二是“为了防止别的买家以低价买走此部分股权,这会影响到作为三联集团债权人的济南商行的利益”。
显然,第四次拍卖还要举行。在这场最新版本的“游戏”中,尴尬的似乎是法院——此前,为了防止“流拍”再次上演,济南市中级法院早在5月30日决定第三次拍卖三联集团所持股权时,即已明令三联集团不得参加竞买,且将竞买保证金由原来的8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但这一切“防范措施”,现在看来都是枉然。
“三联根本没有必要‘搅局’。”采访中,不少人士坚持这一观点。他们的依据是,三联商社的江湖地位至今依然不可小觑——在山东市场,它还拥有100多家门店。其强大的销售渠道足以令竞争者垂涎。此外,商务部已在今年年初将山东定为三个“家电下乡”试点省份之一,三联商社可能得到的政府采购金额为15亿元……
但三联集团已经给予了公众一个“爱玩”的印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样的游戏会出现“郑州版”吗?《中国经济周刊》分别致电郑州市中级法院、交通银行郑州分行和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发表意见。
不过,三联集团的“长袖善舞”,郑州人至今仍记忆犹新——当年在重组郑百文过程中,为使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的50%能够无偿过户到自己名下,三联集团首创了“默示表决法”,即同意者可以“默示”表达,反对者则须“明示”。其时,此举被股民们斥为“掠夺式”上市。
“商人之间通过一些‘娱乐化’甚至‘恶俗’的手段讨价还价,只要在法律的底线之上就无可厚非,但是以这种‘玩家’的心态主导企业经营活动十分危险。”张保盈进言。(记者 王勇 李姗姗)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