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在改革开放中防范金融风险
正在发酵的越南金融风波,引起了国内产官学界的极大关注。
这不仅因为11年前亚洲金融风暴阴霾犹在,也不仅因为越南与中国有着相似的政治社会制度,越南改革开放经验很多“取经”自中国,更因为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安全、发展与动荡”考验——高额的外汇储备、国内严峻的通胀形势、巨幅波动的股市房地产价格,以及迅速变动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要素价格等,既被全球化日益加深的网络所维系,也被其中任何一个结点可能出现的问题所牵扯,并可能迅速放大。
也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来自中国金融40人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对越南金融危机的产生机理、经验教训及中国是否应施以援手等,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分析,而对于此次危机对中国的警示,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所言,我们既不能因为要改革开放就忽略金融安全建设,也必须防止有人借此次越南危机,否定接下来的改革开放,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在改革开放中防范金融风险。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此次危机不同以往
我把这次越南危机定义为新型的金融危机。
11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表象是货币贬值和外汇储备不足,进而导致国际支付出现困难,是国际收支的危机。而这次金融危机的表象是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银行的金融资产价值大规模缩水,银行贷款价值下降,收不回来的贷款变成坏账。
这次越南危机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外因在通过内因起作用。
先说内因:第一,越南的货币管理体制不合理,大量外资进入的时候,政府应该进行对冲,把外汇攒下来,紧缩货币政策,让本土经济不要过热。这是最简单不过的处理方式,但当时越南政府没有做到。我国的紧缩货币政策就是为了应对外资进入,尽管这样的政策是有成本的,但是这个成本和金融危机的成本相比,只是区区小数。第二,越南的金融体制也不合理,大量资金进入的时候,按理说本国的银行就不要去跟着贷款了,而越南的银行自身没有风险控制能力,本国的银行监管体制也没有给银行施加压力以迫使其缩小贷款规模。
再看外因。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很多金融机构出现了流动性短缺,它们要保本就需要把资金撤回来。同时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机制又重新对风险进行定价,认为风险的价格应该定高。这几个因素合在一起,使得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往本国回流。新兴市场国家受其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内因,当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不够健全,尤其是银行没有自治能力,监管跟不上,同时货币政策也不合理,没有及时对冲,对资本的管制比较放松,就会遭遇危机。这就是越南爆发危机的本质原因。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机制不同。
发达国家危机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创新的速度。如美国房贷协会的危机,就是因为1980年代以后很多小银行都发放房贷,而后对冲基金又在政府的监管之外和基本的会计体系规定之外运作所致;今天的次贷危机也是金融创新将原本无法上市的资产证券化,再创造出衍生性资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监管机制始终没有跟上。但每一次金融危机之后,成熟经济体都会总结,此次美国国会和财政部提出了改革方案,这一方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下一任总统如何推进。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次的外因是次贷危机,我们预计美国的局势到年底应该就稳定了,但是这个危机会转移到境外,金融体制最弱、最不健全,货币政策最不合理的国家最容易染上病。所以,印度、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发生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它们也是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加上涌入的外资,很容易形成倒流。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