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3月份,家电卖场里最热闹的地方,不是彩电、冰箱区,而是空调,因为这个时候,都是各大空调厂家启动新一年度销售活动的日子,往往也是空调价格战开打的时间点,然而,今年的空调市场却改写了这个老皇历,非但3月的价格战没打起来,是不是该涨价反倒成了市场争论的主题。先来听听厂家的说法。
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主管采购的总裁助理刘俊告诉记者,空调行业目前面临最大的成本压力就是原材料的上涨,今年涨的比较厉害的一个是钢,钢和铁矿石都涨了60%多,带来了钢本身的成本上涨了600到1000元。
在格力空调的生产车间,记者注意到,这些流水线上的空调半成品的骨架都是由钢材打造的,刘俊告诉记者,钢价一涨,这些成本也会随之上升,据格力电器采购部估算:此次钢材价格的上涨,将导致成品单套挂机成本上升10元左右,单套柜机上升约30元。
除此之外,空调的另外一个主要原材料是塑料,而塑料是原油加工的副产品,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从80美元/桶涨至110美元/桶,受此影响,使得塑料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左右,而实际上钢材和塑料还不是空调原材料中价格上涨最快的。
刘俊告诉记者,铜是空调结构中的基础性原材料,铜的涨价会带来行业结构的变动,而今年3月开始铜价已突破70000元/吨,比2007年10月的56000元/吨,上涨了近30%,折合到每套空调上,预计上涨20-50元。
在空调的原材料构成中,除了铜、钢材以外,空调的包装用纸价格也在上涨,同样造成了明显的成本压力,刘俊告诉记者,瓦楞原纸去年12月的价格为2800元/吨,1月底上涨到3400元/吨,目前上涨到3800元/吨,估计高价会持续到5月初;挂机包装单套,成本预计上涨4元左右。
除了原材料的上涨以外,由于今年年初南方的雪灾,造成煤,电等供应的紧张,也造成了对采购成本的增加。
刘俊还告诉记者,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经济补偿金每年度将支出1000万左右,折算到人均,相当于人工成本增加1%,人均增加300元/年,另外,《职工有薪假休假条例》规定:入职满1年的员工享有薪假,员工无法休有薪假的企业按300%支付假期工资,测算员工的休假成本为1500万左右,折算到人均,相当于人工成本增加1.5%,人均增加440元/年,合计下来,企业人工成本将增长2.5%,人均增加740元/年。
通过综合采购主管刘俊给记者的这些详细数字,记者也计算了一下,通过原材料的上涨、人力成本的上涨,最后分摊到成品机身上的制造成本的上涨幅度估计是10%。
刘俊给记者算出这一笔笔详细的成本账,支持了空调厂家试图涨价的观点,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空调毕竟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当,如果厂家只是一味把价格硬生生抬上去,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到头来只会把消费者吓走,失去市场份额,那怎么才能让空调在出厂之前,先来一个成本减肥呢?再来看看空调厂家的做法。
一边是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在上涨,另一边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生产厂家如何在两难中找到出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总工程师黄辉告诉记者,第一是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提高设计成本,通过工艺流程的改革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费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种种困局面前,格力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新产品的研发,成立了三家基础性研究机构,相继推出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试图通过技术的优势化解成本的巨大压力。
在格力空调的研发实验室,记者看到,研发人员正在对新产品的性能进行实验,测试新产品在各种自然天气变化中的反映,技术的自主创新已经把空调从传统的制冷制热的单纯性能过度到节能、健康、环保成主导因素的综合性能指标,空调行业将从以往的价格竞争过渡到价值竞争。
黄辉告诉记者,另外一方面不断地开发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把他们不断地研究成果转化成这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除此之外,负责采购的刘俊还告诉记者,格力集团也在尝试着减少各种能源的消耗,由此降低成本,根据测算,08年2月份产量损失率同比07年2月份下降32%,08年2月份生产计划调整率同比07年2月份下降40%。
即便如此,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随着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空调涨价似乎势不可挡,2008年空调旺季真的会在一片“涨声”中开局吗?各大品牌的空调厂家对此也是众说纷纭,刚刚参加完两会的人大代表、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向记者这样透露。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企业应该在这个时候要冷静地面对涨价的问题,我们也不例外,也遇到了我们的上游产品的涨价,既然是这样,是不是别人涨我们也跟着拼命涨,我觉得我们要承担一点,牺牲一点我们的利益。”
董明珠认为,成本上涨将使空调行业今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不具备规模优势、成本控制能力不强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除了规模优势之外,董明珠还表示,在原材料涨势逼人之际,节约成了内部消化成本压力的重要途径。
即使格力空调在苦苦消化着原材料等各项成本上涨的压力,但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空调在2006年夏季曾经直接上涨了20%左右;而后厂家采取了“一点点调整”的策略,使整个白色家电产品在2007年又不知不觉上涨了10%左右,比2006年涨价约200元/台。而记者从其他家电企业获悉,海尔空调早已涨价2%,美的空调涨价达10%,志高空调认为涨价幅度将视市场而定,平均单价估计将维持在2500元-3200元之间,而外资空调品牌如松下、三星、LG、三菱、大金则通过推出超高端产品来引发价格打战。
解开成本难题,涨价并不是唯一的一把钥匙。空调生产厂家面对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想了不少应对之策,不过,空调市场上,还有另外一部分企业,也在设法化解厂家提价的压力,这就是那些家电经销商,那它们又有什么办法控制空调价格呢?一起来看看国美电器的一次采购行动。
3月12日,国美电器在北京启动2008年空调市场联合采购时,在采购会上,海尔、美的、海信、松下、三菱等国内外16家空调厂商悉数到场。
在这次联合采购中,国美电器抛出了186亿元的采购大单,集中采购的数百万台空调将在旗下的国美、大中、永乐等卖场投放,采购量超过了2008年空调市场需求的1/4。
国美电器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坦言,抛出如此巨额的订单,集团要承受很大的现金压力甚至风险,但国美这种淡季集中采购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货源的充足,另一方面是为了与生产厂家一道,抑制目前空调价格上涨的压力。
国美电器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制造商通过这些大单,能够对它们的生产和开发计划作出一个很精准的计划,优化它们在物流上、在生产上、还可能在资金上的成本,降低它们在这方面的成本。”
事实上,厂商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也会有一部分上涨的因素传递到下游,这是摆在经销商面前的一个挑战。国美就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差价补偿(若该型号产品出现降价,卖场将退还差价)以及与生产厂家签订包销定制协议(为特定市场定制特定机型,以保障销量)等手段,尽量缩减从厂家到卖场中间环节的成本,平抑空调价格上涨。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每年各品牌空调的价格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王俊洲表示,生产厂家应该侧重于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使空调的价格合理上涨,而非搭车涨价。
王俊洲:“我们认为,今年的空调不应该涨价,也不能涨价,涨价是没有根据的,完全能够通过供应链的优化、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的这种,优化我们的采购流程,来消化客观上引起涨价的一些因素。”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