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但是现在通常说纳斯达克创立以来沉寂差不多二十年,才有一个突然的增长,后来这个泡沫破灭之后又开始慢慢往上爬升,我们怎么能够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能不能避免?
欧阳泽华:美国纳斯达克的腾飞和起步也得益于新经济,尤其是所有的IT热潮、浪潮,最后它从五千多点下降到两千多点,也是因为IT泡沫的破灭。从我们来讲,我们借鉴海外的经验,主要是把好两个准入,一个就是上市企业的准入。刚才谈到了我们要设一个比较高的门槛。第二是把好投资者的准入,就是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并且在投资者介入创业板市场的时候,我们可以来考虑设立一定的交易的门槛,这样从两个角度,我们想能够共同防范风险。
在此次推出的《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最受各个创业企业关注的就是企业申请上市的标准。考虑到不同类型创业企业的需求,特别设计了两套在创业板上市的标准。
第一套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而且持续增长。
第二套要求发行人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而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对于准备申请上市的所有创新企业来说,这两套标准就成为企业是否具备申请资格的底限。
李小萌:现在我们还得强调,是这个创业板上市的管理办法在征询意见,我想大家也想知道的是征询意见的渠道都有什么,哪些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可以传到证监会这边,可以作为参考,从而去对这个管理办法进行更准确的调试?
欧阳泽华:应该说这个征求意见可以说是叫全社会的,我们除了在网站公布以外,还准备和交易所,还有中介机构召开若干批次的座谈会,这样既有广泛地听取意见,也有比较集中的方式来听取专家的意见,我想这个面信息面应该是比较大的。
李小萌:一场电视节目录制现场提的意见会作为你们借鉴的意见吗?
欧阳泽华:也是。
宋丽萍:这也是一个重要渠道。
李小萌:所以我们也有准备。在演播室现场我们还请到了三位来宾,介绍一下,其中一位是即将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代表,王冠一董事长,欢迎您。另外一位应该算是券商的代表,是何伟,也是总裁了,欢迎您。还有一位应该说会专门投资有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这种风险投资商的代表,陈浩,欢迎您。今天三位责任非常重大,因为在这个征询意见稿刚刚出来的时候,各个方面的意见刚才欧阳主任也说了,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听到来自你们不同代表的不同群体的声音。我们先问问王总,准备在创业板上市,您准备了多长时间了?
王冠一:八年。
李小萌:八年了。八年等着这一天啊?
王冠一:准确地讲不能说是等着这一天,其实这一天到这么快地来,我还是比较意外的,确实是这样。现在其实我有这么几个问题想问一下,一个就是说不知道第一批是不是发出来,推行第一批企业拿出来发行的时间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一个安排。我还想对后边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我对这个创业板的理解就是说,我是用我的经历说,如果说以前上一星期我们学习或者是毕业了以后,可能主要选择的是两个吧,一个是进一些大企业、大机构,另外政府公务员,从下星期开始,只要你有想法,有一点技术,有一点成果,好好学习,哪怕有一点创意,可以选择创业,就是多了一条路。
李小萌:鼓励大家创业。而且有了创业板之后更是对这方面的一个激励。我们就请台上嘉宾回答您的问题。
欧阳泽华:时间问题。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在谈到2008年政府的九项工作安排当中,在第五项,花了66个字专门谈到了资本市场,他提到了优化市场结构,建立创业板市场,我请大家关注,作为2008年的一项工作,已经是向世界宣告了,所以这点来讲应该说年内推出创业板已经是一个公开的共识,但是具体时间的把握,应该说取决于创业企业的准备情况,保荐机构尽职的调查情况,还有当时国家金融市场情况。
李小萌:您说的第三点理由大家很关心,就是当时国家金融市场的情况,现在大家在说,在这个主板市场,在四千点以下的时候推创业板是不是不太合时机?这您怎么看?
欧阳泽华:无论是股指期货或创业板,没有一个和指数的点位有一个逻辑关系,更没有说四千点和三千点的这么一个对应关系,因为这纯粹是一个理论性的研究,我个人不同意这么一个判断。
李小萌:或者有的股民是说现在就连主板市场资金都不是那么有动力了,都不那么充足了,您又生出一个创业板,把资金都吸引过去,我们这边要想反弹更难了。
欧阳泽华:我认为可能这是静止地看市场的一个角度,也是一个观点,但是我觉得如果说把市场资金量比作一杯水,确实如果喝水的多了,水就不够了,所以我想这些投资者是这么个认识。其实从市场出现的第一天起,我们资本市场的资金就不是一杯水,它是一口井,只要你有信心,这个井里的水就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因为这个井的水的来源来源于几个,一个是我们国家宏观经济每年保持从今年开始保持百分之八左右的增长速度,老百姓的财富效应逐步显现,居民的投资理财的需求尤其在人均GDP接近三千美元的情况下,这种投资需求是一个内在需求,非常旺盛,所以这就解决了这个所谓资金的增量问题。第二就是我们现在创业板本身和主板是个良性互动,刚才我们还没有谈到,在我们的IPO(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办法里面有一句话,我们提到未来要创业板和主板之间要有一个转板机制,未来有一批优秀的公司按照我们转板机制的要求是可以输送到我们的主板市场的,也就是说主板市场为了有一批优秀的公司逐步加入,这样会提升投资者对主板市场的关注,我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是好事。
宋丽萍:创业板对主板的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创业板本身规模是比较小的,像王总这个企业都比较小,筹资规模也不会很大,就拿中小板为例,中小板是每家IPO(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时候平均筹资额,就是一般的企业,除了特殊企业之外,就是两三个亿。第二点,目前咱们市场,欧阳主任说了,资金到底是缺资金还是缺信心,这个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推出创业板,我们得到的负面影响是什么?比如刚才大家都说了,阿里巴巴、百度,我们天天用的,消费者全在国内的企业都在海外上市,如果我们不推创业板,我们大量优质的上市企业都到海外去上市,我们就分享不到这些高成长企业的利润,所以这笔账怎么算?
李小萌:我们推出创业板了,优质企业就一定会留在国内上市,而不会再去向往纳斯达克吗?
宋丽萍:那你就问问王总他们,像很多企业确实是这样,2005年到2006年,再到2007年,就是两年,我们有二百多家企业到海外去上市了,再往前,我们三大网站,新浪、网易、搜狐都在纳斯达克上市,还有我们替代能源的龙头,无锡尚德在纽约上市,后来又有几家太阳能的企业到那儿上市,所以这些企业就是说你如果创业板再不推出,就都出去了。您刚才提到的纳斯达克也好,伦敦交易所也好,包括日本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在国内都派成立代表处,都在国内在推广,在拉上市资源,我们在访问企业的时候,有的时候都能碰着他们,其实这个上市资源能留在国内,我觉得对我们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李小萌:这个问题我们就问一下作为投资商的风险投资商的陈浩吧,您投资的这些中小企业,您鼓励他们是去海外的这种创业板上市呢,还是鼓励他们在国内?
陈浩:当然从这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刚才提到的监管机构,在创业板、中小板这些方面的这种努力,我们现在的主导的意见是希望我们投资的企业在国内自己的资本市场上上市。
李小萌:理由呢?
陈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点,其实刚才王总讲的里边也都已经提到了,第一就是我们投资大量的中国自己的创新型这些创业企业,他们的市场产品服务都是面对中国本土的为主吧,在中国自己的资本市场上市,使得投资者也更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个公司和他们的业务,如果去美国上市,很多的买股票的股民其实并不了解这个公司,因为是一个中国的公司,不了解它的产品,它的市场。这个时候容易受到一些其它的消息面的影响,使得这个公司的股价发展本身受到一些不利影响。第二个因素就是刚才提到的成本问题,想象得到,我们还得飞到美国去,要做路演,要去见投资人,这花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李小萌:有没有算过细账,这个成本差多少?
陈浩:至少五倍以上,上市的成本或者是每年维持一个上市公司的成本至少五倍以上。当然创业板这边,中国正在准备推出当中,对成本这方面的预算我还不好估计,但从中小板跟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费用来比较,五到十倍吧。
李小萌:听上去都是创业板上市好的一面,那您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两位来宾,同时您的这个征求意见稿有什么意见?
陈浩:我的问题还是更关注在监管这个方面,在这个标准里边。第一个就是说,我会在我们投资的这些创新型企业里面,成长性的要求,作为我,作为股东或者风险投资者来讲,也是非常之高的,我们每年投资的这些公司的成长性,一般都在50%甚至百分之百以上的这种成长性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也看到,标准里面提到了一个成长30%以上的这么一个基本要求,其实对我们投资的标准还会比这个要高得多,所以这一点我不知道这个30%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李小萌:您希望更高吗?
陈浩:我们的看法来讲这些创新型企业,它其实成长性应该是更高的。甚至上市以后获得这些资源以后,甚至有可能要更高的这种成长。这是关心的一点,这可能觉得跟这个指标还高了的不太一样。另外一方面就是收入的规模,上市公司主板上毋庸置疑,要有一个很大的规模,但是创新型企业一般在头两年,它的产品出来,进入市场头两年,它的营业收入规模通常不会非常之大,但它的成长性会很高,比方说第一年一千万的收入,第二年两千万,第三年四千万,因为我也看到标准里面提的五千万的收入规模,所以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可能提这个问题比较技术化。
李小萌:我能不能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希望把这个起点定得低一点,但把这个增长的幅度定得高一点?
陈浩:对,这是我想的,通俗讲就是这么一个想法。
宋丽萍:我觉得陈总讲的可能是从自己联想投的企业,我不知道你的行业跨度有多大,我们这次在总结海外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当中,有一个重要一条就是行业覆盖面一定要广,因为整个企业,尤其是创新企业波动特别大,经营的波动特别大,比如电子行业说不行就不行了,信息行业,现在生物行不行,一些新的能源、新材料,甚至我们最近搞的新农业,面广一些,是不是更稳健一些,对我们创业板稳步地运行,我们考虑可能更有利一些,因此这30%的增长幅度考虑的背景有这样一个因素,不仅仅考虑成长性特别高的某一部分的行业企业,而是考虑更多的行业企业。第二点,您的意思是说把五千万稍微降低一点,把30%适当提高一点,我觉得这个意见可能也可以考虑。再把我们的库再测算一下,我们深交所大概有三千家库,这个基础是从科技部的一万五千家的企业数据库里边提炼出来的,再重新再测算一下,这次征求意见我觉得最重要就是这个标准,标准看能不能,我们其实也是不是有十分的把握,就是听听看像陈总这样专家的意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对号入座,你设的标准,我投的企业,有没有可能上,我觉得这种意见是非常宝贵的。
李小萌:现在作为券商代表的何伟何总,您还没发言,您对这个征求意见稿的您的意见,特别是当您把自己作为券商对号入座之后,您关注的是什么?
何伟:要说到问题,就从保荐机构本身来看,我们在主板,不管是大的主板还是中小板主板中的一种,在这个整体的工作中,我们有自己的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有自己的保荐制度,这个保荐制度是针对主板为基础的,它是跟主板衔接的,但是这个创业板是完全区别于主板的另外一个板,它不是小中小板,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这么一个市场,这么一个板块,这样这个保荐责任或者保荐制度里面的很多东西应该有配套的,跟创业板相适应的,我们正在期待陆续、持续的一些细则和跟这个所相衔接的一些保荐责任、保荐制度、保荐要求的出台。
李小萌:我觉得对券商来讲肯定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您感受到的压力主要是在哪儿?
何伟:我觉得从压力来说,一个方面,保荐机构要对这些自主创新能力很强,而且成长性很好的这些企业,对他们的行业,刚才宋总也讲到了,其实整个征求意见稿里面覆盖面很广,它更多的实际上我们感觉到,它强调了对于一些有高度成长性的。另外盈利模式也是很新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很新的,同时行业也是有比较超前的这种成长性的,这些企业总体要对它有一个判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来做主板这个基础上,对新的盈利模式,对新的行业、新的发展,我们原来叫好多新经济,对这个方面要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也要求对这些预见能力和他们的成长性的判断,和尽职调查的能力和判断水平都要有一个提高,这是对我们做保荐机构新的挑战。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觉得责任重大,我们刚才讲的可能都是它的成长性,都是它美好的未来,但是一定要意识到,创业板跟主板最大的区别,它同时有血淋淋的风险性,因此我们在自身的能力方面要求有个提高,也跟广大投资人士说一下,你们一定要对这个有个清醒的认识,风险自担,同时要有判别能力,作为中介机构、保荐人,我们一定会在保荐的过程中,在持续的责任中,和未来的投资者教育方面,担起我们的责任。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