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 投资者要擦亮眼睛(2)

2008年03月05日 10:29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陷阱3

  “投资存风险” 是附加条款?

  市民丁女士最近很怕别人说理财产品收益的事。半年前,她经别人介绍购买了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现在,6个月期满,丁女士收益为负。

  “我当时选产品的时候问银行的经理,哪个产品能够多些收益,当时他就给我介绍这款。说这款是挂钩港股的,我当时想人在北京,能有这样一个渠道直投港股也挺好的。当时我问他这款产品是不是保本的,经理说这是投资,投资都不保本,但是他们银行开办的上一期产品的收益率是10%,只要港股直通车一开通,这期的收益率很可能达到80%。我就买了。”

  谁想到,就在丁女士购买产品后第二个月,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港股直通车戛然而止。且在美国次贷事件的影响下,港股价值严重缩水,丁女士以及众多看好港股市场的投资者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那个时候没有人提示风险。”丁女士回忆说,她告诉记者,她还清晰地记得理财经理当时说就算港股直通车不出台,凭借银行和挂钩信托公司的理财经验,10%的收益率还是很有保障的,在签委托合同的时候,理财经理让丁女士重点看了投资期限、认购起点和预期收益率,而对印在另一篇纸上的风险提示一栏迅速带过,还说“那是附加条款,只要知道有风险就行了”。“我现在把我自己手里的这份合同很仔细地看了又看,才知道投资银行QDII产品风险不亚于直接买股票,而且是买者自负。但当时就偏偏忽略了风险。”丁女士对自己的“大意”很是后悔,而就在目前,还有很多银行的理财经理们,仍在以相同的方式诱使投资者将风险提示理解为“附加条款”。

  陷阱4

  提前赎回时 方知会赔本

  “在理财期间,如果您突然有急事想赎回,只需交纳很少的特别费用即可。”在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这样的表述通常会被您忽略。但是真到了您急等钱用的时候,这句话的分量就变了,有的时候,您甚至必须损失自己的本金才能提前终止合同。

  为购买某银行稳定增利型理财产品投入35万元的张先生目前就必须接受本金不保的现实。

  早在2006年,经朋友介绍,张先生购买了某银行一款预计最低年收益为7%、浮动收益可达到32%的理财产品。“按照当时理财经理的说法,7%绝对可以保证,32%封顶,7%-17%的可能性最大,绝对不会低于存款利率,说这是一款非常稳健的理财产品,惟一的缺陷是时间长了点,如果近两年没别的投资可以买这款产品。”

  面对这么高的预期收益,张先生非常动心,为了更好地说服其购买产品,理财经理又用相当复杂的计算方法给他演示预期收益的来源,同时告知这款产品将投资国内8家金融龙头股。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先生和该行签订了3年期的资金代客理财合同,张先生当时认为,合同中有关“悔约要付6.2%违约金”的提法纯属多余。

  “今年春节刚过,我就接到了那个理财经理的电话,他告诉我那款理财产品的收益已经为零,因为离到期还有一年,让我考虑赎回,但要付3.1%的违约金,也就是说我要拿10800元来赎回。”

  张先生对此惊诧不已,一年来上证指数从2000点上涨到6000点,他的35万元放在银行,给专业理财师理财,最后收益却为零,还要倒贴银行10800元。“诧异之余,我翻开了当时的合同,找到了收益计算公式:收益=最大值[2%-(最好的股票表现值-最差的股票表现值)·0%],该理财合同内写明了8只挂钩股票,都是在香港上市的银行股,分别是工行、中国人寿、中行、招行、建行、交行、人保、平安保险,我现在最想问银行的是,你们设计的这种理财产品完全欺骗了投资者,当初你们说的天花乱坠,非常稳健而又高额回报,你们给我们的稳健而又高额回报是零,甚至让我们拿出1万多元赎回,如此之高如此之稳,真是天大的笑话。”

  陷阱5

  派送小礼品 打消警戒心

  香油、玉米油、花生油、饮料、啤酒、苹果、脐橙、微波炉、电饭煲,甚至手机、MP5,只要您购买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就有可能得到上述礼物。而据本报记者调查,越是投资风险高的产品,其在推销时就越可能来个“血本大派送”。

  “老百姓得到些实惠就能放心地把钱交给银行去理财了。”昨日,在记者对一家银行进行走访时,正赶上一个客户从大厅里往外搬饮料。对此,理财经理这样表示。

  而在另外一家银行,大堂经理在向记者介绍一款银保合作的产品时称,只要现在购买这款产品,马上就能得到大实惠。“比如您想购买1万元的产品份额,现在您只需用9380元就可以购买到。而且由于产品是和保险挂钩的,所以您每年还将获赠价值1200元的全身体检一次。”但在随后和记者攀谈时,这位经理也不得不实话实说:“这款产品结构比较复杂,还是应该慎重考虑,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不建议您选这类产品。”

  商报观察

  产品零收益 理财经理哑然失语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但经历了这场“收益门”事件的银行理财经理们显得格外沉闷。在对京城多家银行营业点的走访中,记者发现,以往最爱说话、有问必答、总在人前晃的理财经理们如今都不约而同地静坐在各自银行的理财室或银行服务大厅的某一个角落里。人们只有费心寻找,才会发现他们的存在。

  或者说,这样一个看似尴尬的时刻,也应是理财经理们冷静下来“反省”的时刻。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史上,每一个时刻都不缺乏零收益和负收益产品,而近期国内市场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收益门”事件,其诱因绝不仅仅是投资环境的改变。记者发现,很多理财经理现在不敢直视投资者的眼睛,对于投资者的问题表现得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甚至不乏一些“自暴自弃”的经理直接把产品的展板摆在投资者面前,“自己看吧,不懂问我”。那么,如果投资者自己都看懂了,理财经理们,你们的处境会不会更尴尬?

  其实,在整个事件中,零收益不是经理们的错,但是,在该提示细节的地方不说话,或故意放几个烟雾弹就不对了。中国百姓手里的财富在积累,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在进一步储蓄,只要你实话实说,相信所有的投资者都会感激你。即便很多人在得知风险系数较大后暂时放弃了理财计划,但因你的诚实,他们很可能会从你这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而理财经理用陷阱获得销售业绩的时代,终将会过去。

  问题链接

  打新股的理财产品 也有“猫腻”

  即使成功“绕过”上述5个陷阱,投资者能否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上收到利益的最大化还是个未知数。在目前的市场上,能够使投资者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主要是打新股类的产品。但在那些没有新股可打的岁月里,您研究过自己的存款是以什么形式存在银行吗?经过记者调查,存款是以活期存款的形式进行着储蓄,但投资者和银行当初签订的可是定期合同,这笔账,银行算得可忒精了。

  “没办法,这是行规,或者说是潜规则。新股上市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赶上有新股这笔资金就出动,获利后迅速出场,这一进一出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概念相吻合。”在解答记者疑惑时,某银行内部人士这样表示。

  姑且放过这一节,投资者还可能忽视的问题是,银行在帮您完成打新股后是要从中获利的,据记者调查,目前较普遍的利润分配是2:8,即银行直接将打新股收益的20%扣留作为“好处费”,剩下的80%利润再按照投资者的持有份额平摊。据记者了解,目前只有很少几家大型银行尚未收取打新股的“好处费”,因此在购买这种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时,投资者至少还要擦亮眼睛。(记者 崔吕萍)

[上一页]  [1]  [2]

编辑:蓝玉贵】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