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由央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首次向外界阐明了“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金融业工作重点。 中新社发 张炜 摄
|
19日,由央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首次向外界阐明了“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金融业工作重点。 中新社发 张炜 摄
|
19日,由央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首次向外界阐明了“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金融业工作重点。
这一统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将对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发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认为,该规划提出的“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力”等指导原则极具针对性,而“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这一目标则有利于实现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战略转型。
货币调控
完善利率汇率机制
摘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继续运用数量型调控工具,扩大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使用范围,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
解读:经济学家梁小民表示,“数量型工具的运用主要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银行贷款利率,以管控货币供应量以及银行信贷规模,这也是目前决策层动用较多的工具。央行的表态并不意味着将要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是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工具,经济过热可以回笼货币,而经济萧条期间要扩大货币的投放量。”
梁小民认为对于价格型调控工具的运用应该放大到整个经济体中看。“目前国内金融行业内的价格机制可以说是很扭曲的,因此其在面临经济波动时所表现出的调控能力便十分有限,这在目前就体现在决策层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组合使用取舍上面临的两难。”
梁小民表示,这一规划中所表述的扩大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使用范围,实际上也就是要在未来几年中建立完善有效的利率和汇率机制,从而切实体现两大工具的调控能力。
天相投顾首席宏观研究员石磊认为,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这体现了未来宏观调控会运用越来越多的市场手段,这意味着金融体系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必须相应建立。从2007年针对经济增长中的投资、信贷、CPI等防止经济过热调控,采取了较多行政性的手段,我们认为政府对于市场手段的运用会日益完善,对于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也会增强。
本报记者陈家林罗克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