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获悉,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 中新社发 江苏-徐瑞平 摄
中新网1月15日电 《香港商报》1月15日发表题为《发展中小企事关大国崛起》的文章说,中小企业的长处是灵活变通、勇于创新,生产小批量也可生存。他们多集中于轻工业的生产,如纺织、制衣、玩具、鞋类及食物加工等。服务方面,则包括零售、餐饮及个人服务等。中小企也可解决国企工人下岗问题,吸引他们创业或受聘于其他中小企,继续发挥所长。故此,中小企有助于保持社会和谐与收窄贫富悬殊。一个国家需要平衡发展,各方兼顾,才可长治久安。中国采取的方式是推动中小企,和平崛起,进而发展中小企,构建和谐社会,达致可持续发展。
文章原文摘录如下:
美国《新闻周刊》(今年第一期)专题报道指出,近20年来中国在经济、城市化及科技的成就,其他欧洲先进国家要花上200年才能达致。2008年仍是属于中国的一年!中国的成就其实有其历史、文化及地缘因素配合,但中小企所起的催化作用,却很少有人提及,似乎是有欠公允。
笔者于2006年5月在广州电视台英语频道栏目《商道》与意大利学者崔高拉教授比较意大利与珠三角中小企的发展。笔者指出,后者是带动中国经济起飞的先驱,因为港澳地区的中小企是第一批大规模进入珠三角地区从事三来一补加工生产的厂商。
中国改革有异西方模式
科技进步与出口贸易带动广东省工业发展,根据广东省经济委员会数字,1978年至1998年20年间,广东省先进技术投资累计达到人民币2106亿元,引进了中国当时最需要的资金与技术,提升了劳工密集的轻工业产值,从此产生经济学上的“界外溢出”与“乘数效应”,推动了其他地区与其他行业的发展,包括农矿业、重工业及服务行业等等。更重要的是,这些先驱者带来了国际视野与崭新的管理技术,为日后全国民企的发展奠下良好基础。
这个经济发展模式有别于18、19世纪西方列强的崛起。他们一般是发展重工业及军事装备,进而扩张国土,建立殖民地及抢夺资源,为本国提供生产及贸易本钱。这种发展模式,大企业与国营事业担当主导角色,而中小企业无缘置喙。苏联未解体时,已进行一连串经济改革,包括鼓励外来投资及考察中国经济特区的设立,但成效不彰。原因是苏联是一个重工业及军事大国,约占工业生产值80%,但轻工业不发达,约占15%至18%左右。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数字,2003年俄罗斯的小企业数量仅为88.2万家,吸纳劳动力人数,只占俄罗斯就业人口的10.5%,产值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2.7%。故此,中小企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俄罗斯也没有外侨支援,不能像港澳人士及华侨提供中国经济起飞的起动资金及技术。近几年,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及化工产品的出口上赚了不少外汇,经济得到改善,但不发展中小企及轻工业,经济发展难有突破。
中小企缔造和谐社会
大国崛起后,跟着就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性发展,就是不要罔顾现在的利益而牺牲及损害将来的发展,具体表现就是要保护环境及建设和谐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手段是减少贫富悬殊、增加就业机会及个人发展空间,使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中小企有助解决这些问题,缔造和谐社会。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会)的最新资料,中国被界定为中小企业的单位有4200万户(包括3000多万家的工商个体户),占全部企业总数99%。中小企对全国经济贡献十分重要,他们的生产总值占全国总产值60%,提供了75%非农业职位,并且上缴全国50%的总税收。
中小企的长处是灵活变通、勇于创新,生产小批量也可生存。他们多集中于轻工业的生产,如纺织、制衣、玩具、鞋类及食物加工等。服务方面,则包括零售、餐饮及个人服务等。中小企也可解决国企工人下岗问题,吸引他们创业或受聘于其他中小企,继续发挥所长。故此,中小企有助于保持社会和谐与收窄贫富悬殊。过去,内地中小企靠生产低档次内销产品或替跨国公司原件生产出口,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谈不上自行设计、产品研发及品牌发展。最近10年,情况改观。根据统计,全国65%的发明专利及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所研发,其中很多企业东主曾经是失业及下岗工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创业。中小企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培养多方面的人才,也促进户员创业。很多传奇式的成功民企主管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发成功,典型例子有阿里巴巴网络的总裁马云先生与玖龙纸业主席张茵女士。
一个国家需要平衡发展,各方兼顾,才可长治久安。中国采取的方式是推动中小企,和平崛起,进而发展中小企,构建和谐社会,达致可持续发展。(刘炳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