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股市走过的17年旅程中,一直没有摆脱“牛短熊长”的梦魇。化解优质公司供求失衡、完善退市制度,是本轮牛市能否健康持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两个方面
12月10日,上证指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从紧货币政策的确立,与央行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双重压力下,小幅低开。但在一度回落至4990.72点后,反而震荡上行,最终收于5161.92点,将半年线稳稳地踩在脚下。这使此前还熊气弥漫的中国股市,感受到了久违的暖意。
然而从10月底至12月初的股市回调,让股民们仍心有余悸:股指一度下挫1300多点,个股股价跌得面目全非,不少股票被拦腰一刀,面对似乎绵绵无绝期的阴线排列,甚至有人判断市场已经由“牛”转“熊”。
在经历了一轮规模迅速膨胀的透支行情之后,中国股市的优质上市公司资源仍显供给不足,市盈率泡沫依然居高不下。此时,从紧货币政策十年来再次被祭出,股市将只能在从紧中缓进。
“牛市的进程虽然还将继续,但美国次贷危机,贸易摩擦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放缓,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可能回落,中央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股市风险加大等等因素,使得对未来的股市行情充满忧虑。”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对本刊记者说。
被快速膨胀透支的行情
2005年底启动的这轮大牛市,是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和导火索,而火药则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过剩流动性,市场本身的内因则是之前五年的熊市,长期压抑的投资热情终于爆发。
今年已经55岁的退休工人刘慕芬,2000年入市不到一年,就赶上了长达五年的漫漫熊市。入市时的12万元投入,最低迷的时候市值仅余5万元。她一直咬紧牙关等待着股市转暖,让她攒了半辈子的钱解套。
但令刘慕芬没有想到的是,始于2005年7月以后的这轮牛市竟然这么牛。仅过半年,她的12万元投入就已经回了本。她毫不犹豫的又追加了8万元,到今年10月中旬股市出现大调整之前,她的账面市值已经超过了33万元,收益率超过60%。
股价的持续攀升,令中国股市的规模迅速“膨胀”。从2006年初至10月下旬股市调整前,沪深股市市值均已涨了近10倍。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增加了1.8倍。而截至11月,境内上市公司达到1520家,总市值近34万亿元,股市总市值全球排名第四,股票市场市值为GDP的163%以上。股市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成了疯牛。
“2007年需要有一次像样的调整,否则明年出现更大的泡沫和泡沫破灭就很难避免。到那时熊市真的就不可避免了。”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对本刊记者说,“因为这两年股市的增长大大超过了国民经济和企业盈利本身的速度,在一定程度透支了行情。”
当这一调整真正来临的时候,沪市股指从10月中旬的6124点,仅月余就跌穿了5000点,最低下探至4776点,是今年牛市行情以来,比“5•30”的暴跌更令人难以琢磨的宽幅震荡。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