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经济工作会议今天召开,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调控思路,将在发改委工作部署的具体指标上体现。
“GDP和CPI的调控目标已经确定。”昨天,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一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预计,GDP增速调控目标在9%~10%,CPI的调控目标在4%~4.5%。
4%~5%属温和上涨
上述专家表示,整个经济增长仍然在高速上涨区间,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但并非认为经济增速已经过热,因此保持经济稳定下的快速增长仍是理想的调控目标。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对媒体表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变为过热,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是当前和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发改委方面指出,要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抑制“三过”问题发展、切实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深化改革,调节需求,规范秩序,重点解决民生问题,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
“目前CPI的较高上涨中,猪肉价格上涨只是导火索,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价格上升阶段。”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
而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把保持物价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已在决策层最新政策中体现。
此前,针对通胀是否形成始终有争论,“各研究机构各有观点,并不一致。”上述专家表示,但就此问题,他认为目前的调控思路有其科学性,首先要正视合理通胀对经济的正面影响。
按照社科院的研究成果,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经验,CPI维持在3%左右的变动属于正常的波动,4%~5%为温和的上涨,6%~10%为较为严重的上涨,而10%以上则为恶性通货膨胀了。
目前有专家认为,适度的通胀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比如粮食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轻度通货膨胀有利于减弱流动性过剩的影响,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财政需加大转移支付
在社科院的定义中,4.5%尚在温和范围之内,但由于反映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这一分界线,因此,CPI大幅度的变动更需要引起警觉。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测算,按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匡算,价格上涨影响城镇居民(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6.1%)每人每月增支44.2元,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升7.2%)每人每月增支16.7元。发改委认为,总体上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仍高于物价涨幅,但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影响较大。
高盛昨天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08年政策发布研究报告称,为了缓解通胀压力,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出台政策调控措施。
事实上,最为直接的措施是财政对于低收入者补贴的转移支付,更深一层次的是,对于公共服务事业的财政支持。
低收入补贴方面,发改委已经具体部署各地要根据物价上涨幅度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提高情况,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对于低保、乡村教师以及退休职工等明年的收入增长政策已经下发。
而公共事业方面,高盛研究指出,财政政策将保持稳健立场。虽然政府总体支出会受到适度控制,但将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方面倾斜。(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