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走遍大江南北,看过不下一百幅蒙娜丽莎,这三幅是最好的,但是实际上按照你的实力,你一定可以绣得更好。
主持人:客人的话一直在沈德龙脑海里盘旋。他干脆把《蒙娜丽莎》油画带回了家,决定亲自完成这幅绣品。刺绣毕竟和油画不同,一针一线地绣,速度很慢不说,最让他痛苦的是,怎么也绣不出皮肤的细腻感。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沈德龙还是没有找到感觉,常常绣到一半,又拆了个一干二净。唉,到底怎样才能绣出最完美的《蒙娜丽莎》呢?
解说词:创作陷入瓶颈的那段时间里,沈德龙时常来到山塘街散心。望着桥下波光粼粼的河水,以及河畔错落有致的人家,他仿佛回到了“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的时代。
同期声:我在没有感觉的时候,是做一针错一针,我要是错了一个月,或者错了半年我拆掉,我还不如不绣,所以说那个时候的话,我喜欢去山南街(音译),去找一些灵感。
主持人:然而这一回,山塘街没有带给沈德龙更多的灵感,倒是客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这天,他按一对夫妇的要求在制作合照绣品时融入了平针绣技法,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期声:(沈德龙)我用这种针法来绣了之后,发现我绣的东西并不刻板,并不匠气。那为什么就是说这个之前,会觉得用这种针法会比较匠气,比较刻板的这样的这个印象呢,实际上是一种误区。
主持人:调整合影绣品的小小成功,使沈德龙脑海中灵光一闪:假如在绣蒙娜丽莎时也融入平绣技法,不就可以弥补乱针绣的不足,达到更好的效果了吗?沈德龙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了新的探索。
解说词:一天,两天,三天,沈德龙绣到第二十六天时,蒙娜丽莎的脸部造型基本显现出来。沈德龙用相机仔细记录下作品在新的针法下每一天的变化。
同期声:实际上用了这种方法绣了之后,我觉得是超乎我的想象。不仅仅是细了,光滑了,而且同样能够把艺术效果表达得非常完美。
解说词:新的创作手法所产生的效果,让沈德龙兴奋不已,他的干劲更足了,常常一绣就是大半夜。
同期声:蒙娜丽莎好不容易花了好长时间绣完了,因为当时绣的时候是在一个位置、一种光线、一个角度上绣的,绣完了之后呢,在这个角度上我退远一看非常好,非常满意。
解说词:有一天,沈德龙把蒙娜丽莎换了一个位置,仔细端详,不料,这么一端详,竟发现了一个让他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
同期声:光看那双手非常漂亮,光看这个脸绣得也不错,但是一旦你放到整体里面,这双手就不会在整理里面,要不就是脸亮了,手暗了。要不说是脸暗了,手亮了。
主持人:这绣线毕竟不比颜料,没法儿调色,而且丝线本身是有光泽的,绣出的作品,从这个角度看很满意,换个角度,光线一变,颜色就变了。要想绣出油画蒙娜丽莎的逼真效果,那可比登天还难!沈德龙每天对着《蒙娜丽莎》苦思冥想。突然有一天,他下了班回到《蒙娜丽莎》面前,不看不打紧,这一看下了一大跳,蒙娜丽莎的手竟然没了。是谁这么大胆把老沈耗费了大量心血的作品给毁了?咱们广告之后接着聊。
主持人:前面说到,沈德龙千辛万苦把《蒙娜丽莎》绣了出来,乍一看上去效果挺好,可换个角度再看,胳膊的颜色、明暗全都变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正当沈德龙无计可施的时候,蒙娜丽莎的手竟然没了。沈德龙又惊又气,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好端端被毁了。这究竟是谁干的?
解说词:沈德龙上班的时候,只有妻子在家,沈德龙连忙去问妻子。
同期声:(妻子)是我拆的,你不是老为了这只蒙娜丽莎的手发愁,我知道你自己肯定舍不得拆,那我来帮你拆了,帮你剪掉重新做了。
同期声:沈德龙:我就冲她发脾气,你就这样,你就这样把我辛辛苦苦做的一双手给剪坏掉了,我花多长时间你知道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