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要想更有效的稳定物价,要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手段
刚才专家给我们解读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其实,最关注这些数字的,除了经济学家,还有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央行加息的主要考虑因素,我们也发现,今年以来,央行连续五次加息几乎都在公布CPI数据后不久进行,可是尽管这样,但我们看到最近几个月CPI的增幅还是一直居高不下,那央行的加息真的能起到给经济降温的作用吗?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为了抑制CPI上升过快带来的影响,央行今年已经五次加息,那么这几次加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在建设银行北京某营业部,记者见到了贷款买房的市民李先生。
市民李先生:“我现在一个月要还3100左右。”
记者:“觉得有负担吗?”
市民李先生:“当然有负担了,基本上是一半开销,基本上都拿去还贷款了。”
李先生表示,由于加息频繁,自己偿还房贷的压力有所增大。
市民李先生:“利息要是涨的话,确实对我们这一块还是构成挺大的压力的,因为今年大概已经涨了五次利息吧,明年的话我估计可能要至少10%以上的一个增幅,增加10%,我猜啊,我估计可能3300每月去了。”
加息原本是为了降低CPI上涨带来的影响,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贷款购房者的负担,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这样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经济问题复杂就复杂在这里,它就总是一块硬币两面,你得均衡,当你考虑到房价的时候,要采取这些措施,当考虑到你是一个贷款购买者的时候,你恐怕希望利率下降,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是个双刃剑。”
加息对于投资股票和基金的市民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市民陈大妈前年拿出家里存款的20%购买了基金,她告诉记者,自己投资非常谨慎,随着央行不断加息,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她还打算从基金中抽出一部分钱。
股民陈大妈:“为什么买股票买点基金呢,主要以前利息低,银行存款利息低,另外的话,利息税还要收20%,现在减了,只收5%了,这就挺好了,利息也升高了,这就挺好,所以以后我还是准备买国库券,还是准备存款,省心啊,没风险啊。”
但也有一些市民表示,虽然年内已经多次加息,并且有再度加息的可能,但并没有考虑放弃股票和基金的投资。
市民:“就是现在的情况的话,虽然大盘点位有点高,但不管加息怎么加,它也比不上,对于基金来讲的话,它也比不上基金的收益。”
针对这种状况,李扬表示,面对CPI较高和投资过热,加息的作用是有限的。
李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这个利率政策指向的那个利率是一个管制利率,管制利率,管制的含义就是说它并不必然代表市场的供求,第二个其实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利率是管制利率,所以利率的走势,或者说中央银行的利率操作和它货币供应的操作不一致。”
李扬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利率和货币供应操作的不一致,造成了加息的效果至今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来。
李扬:“就是说在一个机制上说,加息要起作用,要以货币供应量减少为前提,现在我们这边在加息,那边货币供应量还在增加的话,这个肯定就弱化了加息的作用。”
李扬告诉记者,要想更有效的稳定物价,抑制投资过热,除了加息之外,还要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手段。
李扬:“平均数掩盖了太多的差异,从特性上来说,货币政策是它优于解决总量问题,因为比如说利率一加了,它并没有考虑承受这个利率的人是个下岗工人,还是一个百万富翁,它没法去识别这个东西,因此它有一刀切这种效果,但是它是管总量的,那么在这个总量的这个基础之上,很多差异的问题那需要其他政策来解决,提高法定准备金率,那么特别存款 发样票这些措施都可能会再采取。”
除此之外,李扬还认为,个人投资者应该更加注重风险控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状况,不断调整投资策略,使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
李扬:“十七大提出了增加居民的财产收入的这样一个目标,那么普通百姓也应当充分地理解中央这样一个战略部署,就是大家应当在各方面做比较,然后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
王松奇:未来的发展趋势,食品类消费价格仍然是不容乐观
刚才我们了解了央行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今年我们看到,政府在宏观调控上,频频打出组合拳,连续五次加息、五次发行央行定向票据、八次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在经济数据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像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幅11.5%,与前二季度的11.9相比,减少了0.4个百分点,同时9月份6.2%的CPI增幅,也比8月份的6.5%下降了0.3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与CPI增速双双小幅回落,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走稳的迹象了呢?
记者:“你觉得食品的价格近期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市民:“觉得价格比以前高点。”
市民:“原来买的雪花粉才30元一袋,现在涨到40元了。”
记者:“价格在近期有没有回落的感觉?”
市民:“有一点降下来了,但还不是很明显,这个降价的幅度并不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