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想进入商场需要“打点”多少人?
多名郑州供货商告诉我们:从负责招商的老总,到招商部主任,再到下面的部门经理……
一个品牌进入商场后需要经历多少种名目的“盘剥”?
知情人告诉我们:堆垛费、DM(促销手册)费、年节费、店庆费、年底返利、账期(提前结账)费、毛利补偿费、生鲜产品补损费……
家乐福和蒙牛之间的一场冲突,验证了零售业“潜规则”的传说。
事发后,四名蒙牛员工被治安拘留15天,家乐福的两名保安被治安拘留10天。
【最新进展】
警方认定双方均有责任
9月15日,郑州蒙牛公司员工与家乐福保安发生激烈冲突(本报昨日A15版报道),现场发生打斗行为,其中蒙牛有两名员工受伤,另有一名无辜顾客在围观时被超市保安打伤住院。
至于事发原因,郑州蒙牛方面称,因为家乐福向其摊派3万元的月饼,而蒙牛拒绝接受这项摊派。随后,家乐福调整了蒙牛拳头产品特伦苏的价格,从原先的售价48元,调整到39.9元,而且每个人限购一件。“价格很诱人,但是销量不可能上去,相反,其他销售这类产品的超市会很有意见。”郑州蒙牛一位负责人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有了15日的报复行为。
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根据公安部门调查,郑州蒙牛和家乐福在此次事件中均负有一定责任。事发后,包括蒙牛郑州负责人在内的四名蒙牛员工被治安拘留15天,而家乐福的两名保安因处理此事存有过失,也被治安拘留10天。
昨天下午,家乐福方面称,家乐福从来没有向任何供应商摊派月饼。与此同时,郑州蒙牛称自己拥有证据,如有必要,他们将出示对方在摊派月饼过程中的录音内容。
昨天,报道刊登后,多名郑州供应商致电商报记者,声称,家乐福和蒙牛之间的矛盾,只不过是商场和供应商之间“潜规则”的一次爆发。而目前,在郑州的多家卖场中,虽然大多数商场经营比较规范,但是在个别商场,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依然存在。虽然这样的卖场不多,但影响非常恶劣。
【潜规则】
品牌进卖场要经过层层“盘剥”
【1·准备】
鲍鱼鱼翅“伺候”好招商部负责人
最近,郑州一个品牌代理商遇到一件郁闷事。
他代理了一个国外的服装品牌,想进入市里一家大卖场。第一次请对方吃饭,对方的主要领导没有出现,只派了招商部的一个“管事的”经理过去。即使如此,那次饭局还是花了他5000多元。以后,他又陆陆续续请对方吃了好几次饭,每次都花费5000元左右,但最终还是没有进卖场。
“请客一般都要有鲍鱼或者鱼翅,不然人家会认为咱没有诚意。”
【2·进店】
从招商老总到部门经理都要“打点”到
“我们的产品如果要进入超市,特别是一种新产品,想要在大卖场里拥有一席之地,所需要的花费是非常巨大的。”一位供应商说。
据他介绍,商品进卖场的主要费用可谓五花八门,进店费是这里面最“黑”的一环——一般要想进入卖场,卖场各路“神仙”都需要打点,从负责招商的老总,到招商部主任,再到下面的部门经理,都需要不小的费用。“如果打点不好,你就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东西进不了卖场。”该供应商说。
一位酒类供应商向记者介绍了减少进店费的“经验”:“重要的是要和上上下下的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平时多送礼,多联系,多沟通交流。”
【3·收费】
堆垛费、DM费、补损费样样俱全
但让经销商头疼的还不仅仅是进店费,进去之后,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日常的经营中,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更让供应商难以承受,比如说,堆垛费、DM(促销手册)费、年节费、店庆费、年底返利、账期(提前结账)费、毛利补偿费、生鲜产品补损费等,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收费。“具体规矩都是卖场自己定,供应商是绝对的弱势群体。”一位知情者说。
一位熟悉零售业的人士告诉记者,个别收取进店费和各种杂费的卖场,即使两年内不卖任何东西,也可以靠这些费用维持下去。
【4·赞助】
卖场开“分店”供应商掏腰包
“产品销售,由各个厂家自己掏钱招聘并派出导购员;物流配送,货物由厂家负责送到消费者手中;售后服务,更是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厂家肩上。”一位代理珠海一家电品牌的供应商告诉记者,他们代理的家电进入了一家全国知名的家电连锁店后,他深切体会到了“潜规则”的“威力”。
除了逢年过节的摊派任务外,这家家电连锁店一旦决定开一家分店,所有的供应商都需要给一定的“赞助费”,数额几万、十几万不等。开一家分店,连锁店不仅没有掏一分钱,反而赚了上百万元。
在厂家眼中,卖场无疑是“坐着收钱”的轻松角色,而厂家则是脏、苦、累各种活全揽全包。
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卖场楼层经理,在四年时间内,分别在不同城市买了3套房子。
【潜规则下的发家史】
楼层经理四年聚集财富百万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几年前,这位业内人士认识了一位在郑州的一家著名大卖场里的楼层经理,专门负责与供应商打交道,比如说考核供应商的产品是否畅销?决定这层楼由哪些供应商入驻?可以说,他掌握着供应商的“生杀大权”。按照实际工资,这位经理每个月的工资4000元左右,但他在郑州期间,购买了两套房子。他辞职后,又去沿海一个大城市买了套价值百万元的房子,并且自己出资开了一家公司。“担任楼层总经理的时候,他大学刚毕业不久,可以想象,他在做楼层经理的四年时间内,有多少潜规则下的交易了。”这位业内人士说。
一个熟悉卖场的朋友告诉记者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一商场招商部门负责人,似乎感觉平时敛财不够,于是就开始“生病”,稍微有个头疼发烧,就开始住院,然后所有的供货商都去看望他,有的送礼,有的就直接送现金了。这位朋友笑着说:“你要是敢装糊涂,只掂两件饮料过去探望,那等他出院以后就该收拾你了。”
潜规则下“上帝”最受伤
层层“打点”导致一瓶出厂价20元的白酒卖到上百元
-商报记者徐振江
如果供应商不遵守“潜规则”,结果会怎样?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