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每月公布一次的CPI是由最基层的物价调查员们采集的
加息并不是影响股市楼市的主要因素,最终股价楼价的走势,还得要看宏观经济的表现。其实,这些抽象的宏观经济数字,距离老百姓的生活并不遥远,越来越广受关注的CPI就是从我们的日常消费中诞生出来的,前一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大队首次对外公布CPI的调查细节,我们现在就跟随物价调查员一起,感受一下CPI出炉的全过程。
柳阿姨:“同志,这酱疙瘩多少钱一斤?”
售货员:“3.2元。”
8月25日早上8点,柳阿姨来到南小街菜市场,开始了她这一天的“查价”工作,柳阿姨不时停下来询问各种蔬菜、水果的价格,问了几家之后,她就悄悄走到角落里,将问到的价格一一记录在物价调查卡片上,这是为了不让摊主意识到自己在做调查,使调查结果尽可能的客观,尽管柳阿姨已经做了三年的兼职物价调查员,但是菜市场的摊主一直不知道柳阿姨的特殊身份。
调查工作并不是简单的记录,由于柳阿姨要采集的价格必须是成交价,而有的菜市场和商场卖家并不开实价,所以有时候,柳阿姨还得跟摊主讨价还价,另外,蔬菜等鲜活商品的价格一天内会有好几次变动,一般是早上刚出摊时最贵,晚上收摊时便宜,柳阿姨还要选择中间价采价,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柳阿姨要走访两家菜市场,三家商店,以及一家麦当劳和马兰拉面店,需要调查价格的商品包括蔬菜、水果、鲜鱼等共计200多种商品,柳阿姨抽查的商品种类,品牌,以及调查的地点和周期,都是由北京调查大队通过研究比较后确定。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消费价格调查处:“我们对这个有规定,比如说,鲜活商品价格每5天要调查一次,其他商品则每个月两到三次。”
像柳阿姨这样的物价调查员,在北京市一共有40名,大多是企业退休人员,都是经过北京市统计局严格培训后的兼职调查员,而在全国,有500多个市县、3000多名调查员通过50000多个调查网点来提供查价的数据。
“这长袖的都是499元吗,去年我记得是399元。”
“对,今年是499元。”
“就是调价了,涨100元。”
CPI包括8大类消费品,每类消费品下又有不同分类,每个分类中有1至25个用来采价的商品,被称作“代表规格品”,国家统计局要求特大城市的代表规格品不少于600种,每年会做相应调整,比如北京市,每个月要对全市626个调查点的149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进行物价调查,这些项目并不是随意抽取的,居民消费量大的商品要优先选择,品牌不能太集中,商品的价格变动也要有一定代表性,当然,每年的种类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北京市东城区统计局通过市民记账本掌握物价情况
大家知道了,原来统计局每个月都要公布一次的CPI,就是由最基层的物价调查员们一点一点采集上来的,不过,像柳阿姨这样的街头调查还只能掌握物价的变动,具体到居民家里,每个月吃穿住行的消费又怎么来统计呢?再来看看一位北京市民的记帐本。
退休在家的张先生从菜市场回家,放下手里的东西,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账本把刚刚花的钱记录在案。
张先生:“等于是一买完东西,现在比较习惯了,一买完东西这本老搁门口,买完东西整理一下,自个儿的思路,多少钱多少钱马上记上了。”
以前,张先生并没有记账的习惯,但是退休以后,张先生慢慢发现,有了空,记记账,对生活有不少好处。
张先生:“记帐的话,就是能够做一个家庭为单位,能够知道你这个钱花在什么地方,花的合理不合理。”
除此之外,张先生记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五年前,为了配合北京市东城区统计局的工作,张先生所在的东华街道韶九社区找了好几户有记账习惯的居民,加入了记账大军,他们都和张先生一样,采用日记账的形式,每天记录自己家庭的收入及支出的情况。
吴主任:“这是大约都五年前的事了吧,为了配合东城区统计局,为了找,就是说最基层的居民,把这个每月的收支情况跟国家提供一个数据,有利于掌握物价的情况,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其它的一些什么变化,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真实的一个数据。就找到我们社区,发展发展到现在有20户了。”
张先生告诉记者,东城区统计局每个月18到21号会收走当月的账本进行统计,经过核算以后,统计局会把每个家庭当月的收支情况再通过统计单的形式对居民进行反馈,记者看到,统计单上不仅包括收入、支出等金额,还列出了CPI所包含的8个大类的消费金额和构成比例,它们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和杂项商品和服务等8种类别。
CPI所需要调查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是根据全国城乡近12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情况和有关规定确定的,张先生正是这12万户居民中的一分子,由于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权数每年都做一些小调整,每五年会做一次大调整。
半小时观察
面对CPI持续上涨,相信政府部门会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乃至动用货币政策工具,让宏观经济的体温回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但正像专家所提到的,其实很多微观的手段和措施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8月份的CPI指数再创新高,并不出人意料。因为从我们每天离不开的肉禽蛋油身上,就能清晰感受到物价上涨的脚步,这也正是推动CPI走高的主要动力。而我们知道,眼下引发食品涨价的因素很多,像粮食价格上涨、猪肉供不应求、加工企业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紧俏。古话说,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些错综复杂的经济变动,最终会汇聚成一股涨价的力量。现在如何给宏观经济降温,防止经济过热?除了宏观经济政策,我们也要想办法来应对这些市场变化,从根本上消除涨价的根源,保证整体经济回到健康的轨道上。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