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电 题:引才引智 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广东东莞副市长江凌访谈
中新社记者 郭丽 邱吉灵
“东莞过去二十多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全世界大批有钱的人吸引到东莞来投资,另一件是把全中国大批贫困的人吸引到东莞来打工。这两件事促成了东莞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下一步,东莞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要把全球最有头脑的人聚集到东莞来贡献智慧。”面对记者,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这样总结东莞的发展之路和转型举措。
“四个难以为继”凸显东莞发展困境
江凌介绍说,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东莞创造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巨大跨越,造就了东莞经济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现有的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四个难以为继”:一是土地空间难以为继,二是能源特别是水资源难以为继,三是社会容量难以为继,四是环境容量难以为继。
江凌举例说,虎门镇龙眼村外商加工贸易企业最高峰时达一百三十多家,如今已经锐减为六十余家。曾经吸引外商的资源和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殆尽。
而这只是整个东莞外向型经济近况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缔造出口型“镇域经济”奇迹的东莞,正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国家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挑战。广东“四小龙”之一的东莞,不得不开始彻底的转型探索。
提出“双转型”开启新时代
记者在东莞市采访时,发现当下最流行的词是“双转型”。
曾在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进修过的江凌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东莞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和矛盾交织的时期,进入了必须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时期。东莞市提出“双转型”就是要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具体来说,就是鼓励民间大力发展具有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企业,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推动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把工业文明提升为城市文明。只有把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到依靠智力开发和知识增值的轨道,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寻求新的增长要素,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转型的核心是人的转型
那么如何实现“双转型”呢?江凌认为,转型的核心是人的转型。从东莞的实际来看,当前关键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东莞百万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市民。政府要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综合素质上对东莞的百万农民进行提升,否则就会长期阻碍和困扰东莞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二是如何让几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融入东莞社会,让他们对东莞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新东莞人,也是东莞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转型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作为一名二十多岁便走上领导岗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副市长,在“双转型”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创立自主品牌,没有自主研发能力,东莞从利用外资中的获益就非常有限。一旦其他地区配套设施得以改善,凭借更低廉生产成本的吸引力,东莞很有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危机。必须把贴牌生产变为品牌生产,改造东莞创造财富的手段。创新的载体是东莞近二万家对外加工企业,东莞要从中选择五十家左右作为试点,将其打造成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面向中国国内市场的企业总部。”
创新自救 着力引进人才
创新,已经成为时下东莞政经两界寻求经济发展的共识。而对于“双转型”更是提出了“双人才”战略:用大项目和财力吸引高端研发人才,着力培养本土高级技工人才。
江凌介绍说,东莞对落户东莞的院士将奖励一百万元人民币。东莞今年将投资八亿元人民币建立一所新的技工学院,加上原有的东莞理工学院,培养高级技工人数将倍增。
江凌表示,东莞将放宽人才入户条件,吸聚高素质人才,使外来人才尽快融入社会主流,提升人口素质,用政府“无形之手”推动“双转型”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