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是否针对股市?
负利率是加息直接原因
无论央行出于何种考虑,CPI走高导致负利率时代的来临,无疑是央行选择加息最直接的动因,不仅仅是CPI创出新高导致加息,从宏观金融数据来看,央行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48%,创出去年6月以来新高;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0.94%,创出2001年以来新高;前7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2.77万亿元,同样创出历史同期新高。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加大投资反弹。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但与一季度相比是在加快,加快了2.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就认为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的压力。
“央行加息主要还是针对宏观经济过热,而并非针对股市。”中信证券分析师诸建芳这样认为。在最近一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经济观察会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就做出经济已处于过热前期的一个判断,和前几年相比,虽然现在增速并不显快,但由于增长基数不同,所以经济面临过热的风险很大。“以前是在地下室跳高,现在在房顶跳高。”宋国青用了这样一个比喻。
“央行加息主要还是针对宏观层面,股市的运行自有其规律。”祝宝良也认为央行在大盘上攻5000点时出台加息政策并非有意针对股市。
而刘杨则认为,加息或多或少对A股会有影响。“一些机构认为,央行不选择周末,而是在周二比较特殊的时间宣布加息,这是对市场连续上涨的调控的信号,但这个信号市场似乎不接受,因为大家认为利空出尽就应该是利好。”
▲年内是否还会加息?
仍存在一次加息空间
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已经定局,这已经超出很多机构年初的预计,那么在剩下的一个季度内,央行会不会再次出手呢?如果加息还会有多大的空间呢?
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创下10年来的新高。随着CPI的明显上扬,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在逐步增强。央行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下季度物价预期不乐观,有超过半数(50.2%)的被调查者预计物价趋升,占比超过上季度5.9个百分点,与50.8%的历史最高值仅相差0.6个百分点。
而网上一份对年内是否会再度加息的问题结果也显示,66.2%的人认为央行年内还会加息。
诸建芳推测:“预计年内央行还会加息一次,因为现在经济处于高烧高热阶段,CPI也在走强。”
马青则表示,央行加息虽然不会直接针对股市,但央行会考虑到资产价格问题,尤其是美国次级债风暴预测,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所以不论从CPI的角度还是从防止泡沫的角度考虑,央行也还是会加息的。
刘杨分析认为:央行在美元降息的时候推出加息,这意味着后市加息的空间已经不大,因为中美之间的息差已经缩小,而央行再次加息,美联储再次降息,让息差更加缩小了,息差减少会让资金温和流入国内市场。所以后市加息空间不大。
“可能还会有小幅加息,但加息的空间不会太大。”祝宝良也做出这样的判断,他认为,今后一个季度内CPI就可能回落,从全年平均来看CPI可能会在4%以内,所以央行再度频繁加息就没必要了。
房地产市场人士也认为,年内是否会继续加息取决于CPI每月的平均指数,今年剩下的4个月是否还会加息主要取决于CPI每月的平均指数。如果能保持在4%以下,政府就应该不会再采取加息手段,而采用调整准备金率等方式进行调控。毕竟加息手段是把双刃剑,不宜频繁使用,这对人民币升值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股市近期风险在何方?
资金供给不足成为主要忧虑
其实稍微一加分析便知,加息27个基点后,让储蓄资金流回银行的可能性并不大,而A股市场目前明显是一个资金推动型市场,在宏观经济面向好的背景下,只有A股市场出现大面积资金分流才可能让A股股价出现下挫,所以和加息相比,目前政策面上一些分流A股资金的政策更显得令人担忧。
8月20日,国家外汇局批准天津滨海新区开展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试点,昨日有消息称,中国银行已经开始接受投资港股内地居民的预定,内地居民预计最快两周之后可以申请开户,而直接投资港股的门槛定在10万元人民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