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得第一桶金:圆车房梦
出师不利,江炜还是有整整三四个月都过得惶惶不可终日,下了班就到处打电话问人:“政府要不要救市?”还四处打听内部消息。同时,江炜开始恶补会计学、国际金融等知识,虚心向证券公司的专家请教。
渐渐地江炜摸清了股市的门道,又有专家朋友指点,1996年,江炜赢得了他在股市的第一桶金100多万元。他马上套现,买下天河北一套100多万元的房子,告别了广州赤岗那间20多平方社的单位福利房,又花了46万元买了一辆“风度”,尽管有朋友惋惜他“太保守,出得太早了,股市还会疯涨两个月。”但江炜觉得风险太大,还是先撤点资金,而更重要的是“自己梦想的东西就要赶快实现。”
圆了车房梦,江炜把江西老家的父母接到身边。让一辈子在乡下的父母分享他的幸福新生活。
孤独而又备受歧视的童年一直是江炜发奋的动力,“小时候,爸爸在外边打工,哥哥在外面学手艺。家里就妈妈和我,还有弱小的弟弟。没有成年男人在家,容易受欺负。有一次,妈妈下了糖鸡蛋招待村长,但村长嫌糖放得不多,不够甜。不就是嫌我们家穷,买不起糖嘛。”
“我发誓一定要读书,变成一个城市人。”
当江炜的父母走进他那间天河北的复式大屋时,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是天堂一样的生活啊!”
辞职全身投入股海赚得千万
随后,他辞掉了国有企业的安稳工作,携着买车买房后剩下的20万元,来到了中国股市的发源地上海,全身心地投入股海。在江炜的眼里,这真是一个新十里洋场啊!他将在这里开始新的梦想。他跟着一帮证券圈的朋友做事,从中学习投资的技术与策略。到2000年,他的20万元也从60万元膨胀到了1000多万元。
上海的4年,不仅使江炜完成了原始积累。而且让他对证券市场树立了正确的理念:“这是一个行业,不是炒股票;投资股票是投资公司。”“首先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其次才是一个高收益的行业,只有控制了风险,才谈得上收益。这个行业也是个平等、机会很多的行业,就算我钱少,不能投资一家公司,那我也能通过买股票来投资公司的股权。”
新梦想:创立投资公司
江炜显然不满足于做一个职业股民,2000年,江炜重返广州,这次他是以创业者的身份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他要圆他的第二个梦,与另两位朋友创办投资公司,这回不仅投资股票,他还涉足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不仅投A股,还投H股。“真正进入到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江炜对此感到“很荣幸”。
创业伊始,他们不免有点急功近利,想公司快速增长,岂料投资的一些题材股遇到大跌,大亏了2800万元。而万科两三元买入,五六元就抛了,“后来想买都买不回来了。”
他与合作者们不得不检讨投资理念,经过磨合,终于达成共识,“必须树立价值投资理念,一定要投资那种资源型、绩优型、垄断型的公司,不管市场指数波动都不为所动,好东西就要抓住。”
到今年夏天,公司的投资收益达到480%。
感恩心:沿长征路捐建学校
江炜的长线投资理念使他比其他股市投资者轻松很多。每天的生活完全就是西方富豪的中国版,10点半到公司,下午3点以后就下班。然后与朋友打打高尔夫,或在酒店品一壶咖啡,浅吟轻酌间交流信息,探讨可能合作的机会。尽管股市风云变幻,但他却时常远离尘嚣,在南太平洋或印度洋的某个小岛晒晒太阳、吹吹海风。
“人的自由度与财富成正比。财富确实使我现在的生活拥有很高的休闲度与自由度。”
江炜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于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他有着一份深切的敬意。小平逝世那天,江炜还特地穿上一身黑衣,以表哀悼,“没有小平,没有股市,就没有我今天。”
也因着这份感恩的心,让自由而闲适的江炜常常感到挥之不去的沉重———那些贫困山区里被迫离开校园的孩子,让他回首自己,曾经辛酸的童年,和今日的安逸富贵,令人唏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