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票价依然挡不住人们的热情拥趸,花去月薪的十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就为了获得两个小时的幸福感受,在观众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妈妈咪呀!》在北京开演以来,场场爆满。”昨天中演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琛对记者表示,《妈妈咪呀!》已成为今年北京演出市场票房最高的剧目之一。
作为全球上演场次最多的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成功,对于音乐剧文化积淀并不丰厚的中国来说,她的经验不光在于一种文化的传递,更在于一个现代化剧目市场运营思路的开拓。
欢快内容安抚都市抑郁
《妈妈咪呀!》到底能带给观众什么呢?一位刚刚看过演出的观众说:“冲动。”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冲动。冲动什么呢?“说不清楚。”没有答案,也许处处都是答案。
1999年4月6日,就在ABBA合唱团以“Waterloo”赢得欧洲歌唱大赛冠军的25周年那天,伦敦西区的爱德华王子剧院推出了一出由22首ABBA畅销金曲串联而成的全新音乐剧《妈妈咪呀!》,造成了空前的轰动。在《妈妈咪呀!》上演之前,伦敦西区的传统音乐剧演出本来已呈现衰落迹象,但是这出戏再次让音乐剧成为娱乐生活的主流。
独立又活跃的单身妈妈将要嫁出漂亮的女儿,女儿便擅自邀请了妈妈曾经提及的多年未见的3位男士来到一座岛屿上参加自己的婚礼,借机展开寻父计划,结果却意外地成全了妈妈的美好姻缘。蓝和白为主色调的简易布景,衬托出该剧轻松、浪漫的气氛。美妙动人的音乐也让人听起来不失温情、微笑和阳光。“我们为什么要在伤感的爱情中沉沦,为什么要听着伤心落泪的歌儿疗伤呢?”《妈妈咪呀!》始终充满着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首演当天,有人记下了这些数据。135分钟,22首ABBA合唱团的经典歌曲,45次会心的微笑,28次意外的爆笑,还有27次掌声的雷动。返场时观众们纷纷起立跟着一起“摇摆”,全场在歌舞中沸腾。据国外媒体报道,《妈妈咪呀!》在伦敦持续上演时,一家生产抗抑郁药品的企业甚至因为没有销路而倒闭。“当年我在国外看过这个剧目,尽管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但在读懂剧情后,剧中的情节和音乐,仍让我感动得难以自禁。”一位当年曾专程赶赴国外观看《妈妈咪呀!》的观众告诉记者,剧中的内容让她至今感到温暖而难忘。
2001年《妈妈咪呀!》带着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思考和音乐背后的欧美20世纪70年代文化走进美国百老汇,在这个世界音乐剧殿堂获得成功。而今,《妈妈咪呀!》已经在全球20多个国家、130个大城市进行了巡演,票房超过16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全世界已有超过2000万人爱上故事里的角色、内容以及音乐。
今年7月《妈妈咪呀!》首次进入中国,在上海进行了一个月的演出。8月7日,《妈妈咪呀!》又转程北京,进行她在中国文化中心的13天展示。
灵活定位适应京沪差异
尽管上海和北京同属中国最现代化的大城市,但对于《妈妈咪呀!》这出剧目的运作却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
被称为史上最赚钱音乐剧的《妈妈咪呀!》今年7月在上海演出32场,刚进行了一半就已经把1000多万元的成本收了回来。成群结队赶赴剧场的上海都市小资们,让《妈妈咪呀!》演出达到了一票难求的境地。
但《妈妈咪呀!》北京的承接方决定引进这部音乐剧之初,各方都不看好《妈妈咪呀!》在北京的市场。“跟上海相比,北京的劣势很明显,在音乐剧上两个城市至少有5年的差距。专家、业内人士都说北京根本没有能力演一个月。”北京中演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演公司”)高级经理姚朔说。
业界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2005年在北京上演的《猫》和《芝加哥》等国际大型音乐剧,票房就都不尽如人意。虽然铺天盖地的宣传将一些观众引入了剧场,但是在散场后的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演出挺热闹挺花哨,但看不懂剧情。又比如本土音乐剧《雪狼湖》,虽然票房取得了成功,但却有超过半数的观众都是张学友的歌迷。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