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经济观察:汇率不是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万灵药"(2)
2007年08月10日 14: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际收支失衡

  矛盾日益加剧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扩大,国民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国际收支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概括地说,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1982至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年均增长18%,由540亿美元增加到1.91万亿美元,占GDP的份额从19%增加到99%。2005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达2.42万亿美元,占GDP109%。2006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更是高达3.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GDP份额达127%,较上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

  二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1994年至2006年期间,除了1998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项目出现63.2亿美元的逆差外,其余年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出现顺差,且顺差额逐年增加。经常项目顺差从2001年的174.0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08.18亿美元,2006年又增加到2498.66亿美元。同期,资本项目顺差分别为348.29亿美元、588.62亿美元和100.37亿美元。

  三是经常项目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顺差构成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因素。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顺差的份额从2001年的33%增加到2006年的96%。同期,资本项目顺差从67%下降为4%。经常项目顺差则主要是由货物贸易顺差构成,2006年货物贸易顺差占经常项目顺差的87.14%;

  从境外资本净流入看,直接投资项下的资本流入增幅有所下降,同期,证券投资项下和其他资本项下的资本流入增幅明显加大,尤其是其他投资项下的资本流入已经成为境外资本流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他投资项下的资本流入从2001年的500.7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162.87亿美元。

  四是国际收支呈现持续的顺差式不平衡,且矛盾日益突出。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从2001年的522.34亿美元,占GDP3.94%,增加到2005年的2196.80亿美元,占GDP10.05%,2006年又增加到2599.03亿美元。截止2007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3362亿美元,同比增长41.6%,仅2007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就增加2663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加额。可见,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并没有缓和,不平衡的矛盾仍将持续。

  解决结构失衡 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关键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对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和反映,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因此,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关键和着力点应该是解决内部结构性不平衡问题,通过调节对内结构性不平衡来实现对外平衡。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结构性不平衡问题,不能仅仅依赖汇率政策和水平的调整,单纯的汇率升值并不能成为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万灵药”,同样,也不能单纯地依赖某个单一的政策工具和手段,而应综合采取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来进行。

  另一方面,从国际收支平衡调节理论看,汇率、利率以及价格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调节杠杆。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通过汇率、利率以及价格自发的变动,对该国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于正处于转轨经济大国的我国而言,完全放任地由汇率和利率自发地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环境和基础尚不完全具备,在不能完全依赖经济体系内部的自动调节机制恢复国际收支均衡时,就有必要主动运用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的改革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一是采取合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保持一定的国债发行规模,优化国债支出结构,增加国债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自主创新、社会保障以及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支出”,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税制结构性调整,通过税制改革、增加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措施,加大收入再分配的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能力;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型财政政策向公共型财政政策转变,进而促进经济向内生性增长方式的转变。

  货币政策方面,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加大对农业、能源、交通、高新科技、教育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包括利率和汇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建立健全本外币政策协调机制,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改进和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合理调控基础货币的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邱观史】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