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集中的几乎都是精英,百万富翁多如牛毛。可是精英里也分三六九等,在平常人眼里高高在上的百万富翁在这里简直就是破落户,因为比他们更富的人更多,亿万富豪一抓一大把。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寒酸的百万富翁们仍然需要拼命工作,每周要忙七八十个小时,才能够维持自己的体面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阶级百万富翁。
从任何角度说,亨利·斯特格都是个成功人士,可是,他自己却不这么看,他在硅谷的同事们或许也会站在他一边。51岁的斯特格银行存款200多万,和妻子共有的住房市值130万,坐落在山崖上,可俯瞰太平洋。夫妻两个的净资产高达350万美元,跻身美国最富的2%家庭。
可是,每一天,斯特格仍然要在硅谷的公司里拼命,他的同事称其为“硅谷盐矿”。他的职业是市场主管,每天都要搏命工作。每天早晨七点钟,他基本上都已经坐在办公桌前了。每天工作12小时,周末还要加10小时的班。
时过境迁 几百万已经不算富
硅谷里像亨利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或许可以称之为工人百万富翁。他们自己也感到奇怪,能够挤进硅谷发点小财,已经是个幸运儿了,可是仍然需要像以前一样辛苦工作。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机会,热爱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了靠着微薄工资度日一族的焦虑和担心。
“我知道,外边的人一定不理解为什么像我们这样的人还这么卖命,”亨利说,“可是,几百万美元可没有过去那么值钱了。在上世纪70年代,有个几百万代表着富人名人的生活方式,至少也是住在一幢大房子里,有自己的管家,可是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
谷深似海 身家千万也是小兵
这些满怀雄心壮志的杰出数码精英们之所以认为自己并非特别幸运,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周围的人比他们更富有——富得还不止一点。
在这里,高层人员的年薪动辄就是数千万乃至上亿;对冲基金经理每年网罗10亿美元也不是什么难事。相形之下,辛苦一年拿个几百万美元的确微不足道。在这个崭新的“镀金时代”,成千上万人都在积累着巨额财富,几百万只能显得地位寒酸。
“每个人都要向上看齐,”43岁的网站创建人盖瑞·克里曼说,“打个比方,就好像在华尔街,即使有700万身家也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数千万、几个亿身家的大有人在。”
克里曼的身家大约有1000万美元,跻身美国1%最富家庭毫无疑问,可是在一些超富的地区比如阿瑟顿、门罗帕克等地就不值一提了。所以,他每周还要工作60到80小时。他说他的资产并没有多得让他安枕无忧,他坐在一个豪华的酒吧里,手拿着一杯加州葡萄酒,认真地说,“一千万也不过是个无名小卒。”
芸芸众生 百万富翁多如牛毛
没人知道在硅谷有多少一位数的百万富翁,不过几十上百万肯定会有。所有这些人都全力投入工作,不仅因为工作会带来成就感,还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必须努力才不致于在“镀金”邻居面前太寒酸。
39岁的电脑程序员大卫·考波拉斯净资产大约500万到一个亿,有时他会设想着如果离开硅谷到别处去,自己的生活会如何。他说如果搬到美国中部的一个小镇,就会过着王子一般的生活。他和妻子及两个孩子住在帕洛阿尔托南部,当地学校很贵,房价惊人。他们的房子比普通美国人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工作也是起早贪黑。他说,“如果到堪萨斯,一定会有人找我去做董事,可是在这里,像我这样的多如牛毛。”
不愿言败 傍上硅谷很难罢手
当然,也有一些工人富翁们在硅谷赚到一笔钱后全身而退,到其它地方过悠闲的生活。可是,更多的人却仍然坚守在这里。这里与二战后的郊区简直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马路上塞满的是价格不菲的汽车罢了。
也有人在经济条件好时购买了豪华的房产,可是一旦身家缩水,反而成了负担,让人不得不继续拼搏。工人富翁米勒蒂说,“我们也可以搬走,这也意味着要承认失败,当然没人想走下坡路。”
硅谷为互相攀比提供了一个非正常的空间,诱惑无处不在。考波拉斯说,“看着银行的存款,你的心会越来越高。”(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