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午,白女士想去吃一碗面皮,可又犯了踌躇。为啥?她听说面皮最近又涨价了。
面皮是汉中人的最爱,再高档的宴席上,也要上一盘面皮。但从去年开始,一碗面皮从最初的1元,到了1.2元、1.5元、2元、到2.5元,涨价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有人做过统计,自2003年以来,每次汉中物价上涨,面皮都是领头羊,只要面皮一涨价,其他的都跟着涨。今年受粮、油等食品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面皮涨价幅度之高,引起汉中市民的强烈不满。白女士就感叹,现在连面皮都吃不起了。
汉中市莲湖路一家卖面皮的店主认为:“米在涨、油在涨、调料也在涨,难道面皮不该涨吗?”民众巷有个卖面皮的李嫂说,反正大家都涨呢,你不涨价同行会骂的。
然而,汉中很多市民不这样看。白女士算过一笔账:“如果说原料涨价了,面皮可以涨。但也不能涨得太过分了!米涨1角钱,面皮就涨5角?一斤大米可以蒸4张到5张面皮,摊在每一碗里是3角钱,加上原料人工费等也超不过1元钱,现在一下就涨了5角,个别地方涨了1元,这些店主心也太贪了!”
一碗面皮成本几何?汉中市物价局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对面皮的经营成本进行了调查测算:以店面面积20至30平方米,从业人员3至4人,每斤大米可加工面皮4张,平均日销售面皮200碗左右计算,除去面皮的基本费、原材料费用、设备燃料费用和上缴各项规费,平均制作经营成本仅为每碗1.116元。
8月2日,物价局将面皮成本公布给市民。这个作法,在当地尚属首次。
汉中市物价局为何没有采取限价措施?今天,该局助理调研员张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考虑到群众和面皮经营者的接受能力。因为面皮经营者毕竟多属城市低收入群体,如果政府硬性规定限价,可能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当然,如果面皮经营者依然坚持高价,物价部门最终也会采取限价甚至更为强硬的措施把面皮价格降下来。
为何选择公布价格成本?张勇表示,这也是物价部门对价格实行调控和监管的一种方式。是市场价格出现过度上涨或异常波动时,采取的一种相对温和的价格干预手段。由物价部门通过媒体公布商品价格成本清单,主要是让消费者充分享有价格的知情权,了解所消费商品的真实成本情况,货比三家、理性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公布面皮成本,还是想引导经营者在行使定价权时尊重经济规律,诚信合法经营。”张勇说。
面皮的成本价被公布了,效果究竟如何?
“自公布面皮平均成本价格后,许多百姓也在向面皮经营者宣讲政策。舆论给了面皮经营者一些压力。”张勇介绍,“这两天,我们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全城三百多家面皮店,向面皮经营者送达面皮成本调查结果通知。通过政府、媒体和百姓的共同努力,汉中市的面皮价格已经成功实现软着陆。目前,除有二三家仍坚持高价外,其余面皮经营者已将面皮重新定价为1.5元一碗。可以说,这次通过公布成本来影响小吃价格的做法初步取得了成功。”
今日中午,在汉中市民众巷面皮店里,白女士吃的那碗面皮,价格是1.5元。(台建林 刘伟峰)
编后
近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食品价格上涨风潮已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新闻之一。一方面是食品企业面对成本攀升叫苦不迭,纷纷祭起涨价大旗,甚至不惜采用价格同盟的方式;另一方面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平抑价格、稳定市场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市场有市场的规律,政府有政府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强制干预市场不可取,但放任市场同样有损于一个负责任政府的形象。那么,政府该如何有效发挥监管与调控市场的作用,让有形的手通过无形的手作用于市场,进而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呢?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以前出现过兰州拉面限价事件,现在又有了汉中面皮公布成本事件,同样是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究竟那种方式更合乎市场规律,相信市场是最终的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