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两地上市
“宏仁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在大陆扎根,打下一个基础,现在准备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近段时间,王文洋开始在谋划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
“因为财务分割比较容易的是宏昌(宏仁下属企业之一),所以先把宏昌分割出来在A股上市,之后再把电子事业部4家公司绑起来,在香港上市。”王文洋告诉记者,“筹集到的资金赶快拿来扩建,希望5年内,可以完成第一期的三倍产能扩建。”
据了解,这4家公司的厂区分布于广州、上海和无锡,以宏仁电子(铜箔基板)为中心,向上垂直整合宏和电子(玻璃纤维布)、宏联电子(玻璃纤维丝)与宏昌电子(环氧树脂),其中宏昌电子的环氧树脂与宏和电子的玻璃纤维布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同类企业。
7月25日,王文洋给记者摆出了宏仁的上市时间表,“现在中银国际已经在帮着做上市辅导。从程序进展看来,明年9月份可以在上海上市,后年3月在香港上市。”
对话王文洋
记者:您认为,您创办宏仁集团,和您父亲当年创办台塑有什么不同?
王文洋:你可能不知道台塑企业创办人是谁!台塑最早的创办人是赵廷箴伯伯。当时台湾的经济主要依靠美援,当时的经济部长是赵伯伯的朋友,他告诉赵伯伯美国愿意出70万美元做一个PVC项目。同时,赵伯伯也是我爸的朋友,他就和我爸讲这件事。我爸也有兴趣。他们两个就把这个项目拿下来了,把两家人所有的资产都放进去,总的资金起码有100万美金,台塑企业是这样开始的。我创办宏仁的时候,自己筹集了1000万美金,投资机构投了1000万美金,总共2000万美金,有的人觉得宏仁的起点可能要比台塑高,你要想到,50年前100万美金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个数额是要远远超过10年前的2000万美金的。另外一个,我比较幸运的是我看到了我父亲的创业,但是在创业基础方面我没有父亲幸运,因为他有我祖父留给他的一个小米厂,17岁就开始当老板了,我基本是自己白手起家。
记者:您认为父亲在哪方面对您产生了影响?
王文洋:他的影响,就是我看到他创业的艰苦历程。很多人都忘记他有艰苦的历程,很多人认识他时他已经很成功了,但艰苦的历程我都看到了。另外,他把所有的家产都赌下去。那时候如果失败,我们家就要做乞丐了,所以他很敢赌。这个我很佩服。目前在企业成就方面,和他比,我差远了,当然也有时间的因素,他比我大35岁,这是一个事实。
记者:在企业管理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王文洋:我的名片上有“诚信、努力、热忱”几个字,这是我们公司的文化,也是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原则。管理的理念很容易说,但是不容易做,诚信这个字就非常难以做到,很多人犯错的时候,会找一些借口掩饰掉;在今天这个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如果你不努力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想我们公司里面90%以上的员工都可以做到努力。热忱是说,除了诚信和努力以外,还要关怀别人,这是很细节的东西,但是这在日常中非常的重要。
记者:除了宏仁之外,您还有哪些产业?
王文洋:宏仁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个商业连锁“好又多”。那时候办商业连锁是要特批牌照的。有一次广州市领导告诉我有两个牌照,一个给了万客隆,问我另外一个给我要不要,我想隔行如隔山,就没兴趣。后来跟朋友于曰江谈起来,他觉得可以做,因为宏仁集团也是我们一起办的,后来变成我大部分资金投宏仁,他大部分资金投好又多,我在好又多占少部分,他在宏仁占少部分。
记者:您个人对两岸关系有什么看法?
王文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最好的互补的关系,千万不要有冲突。现在两边的人民要好好地交流,大家好好地把经济建设做起来,两边的人民怎么样生活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台湾企业、大陆企业,希望有一天在世界上是一样的。我记得当时我们在广州的时候,公司非常小,我亲身体验到当时广州市的领导、广州市台办对我们的帮助,没有他们,很多在广州的台商没有办法生存,我们要永远地感谢他们。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有历史背景的不一样,这要承认,但是随着经济的交流,人的密切交流,现在我们很多台湾人娶大陆的老婆,慢慢地还有什么不一样呢?我想我们慢慢用爱心来解决。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