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一回来之后就看见你这么做,很严厉的就质问他,谁告诉你这么做。
刘松琳:因为当着很多工人面,他就有点挂不住了,然后就显示父亲的尊严吧,然后就一个大巴掌就扇过来了。
父亲:我看的对,你就必须跟着我做,跟我争吵就不行。
刘松琳:就撵着我到处去打,说他妈的你不服气你就给我滚蛋,我说我下午就走。
解说:
老刘以为儿子只不过是随口说说,可哪里知道儿子却说到做到,下午就没了人影,真的出走了。
同期:
刘松琳:我一定活个样子给你看,因为以前在家里批评我的时候经常说,你是木头脑袋啊,你笨的这个也不会那个也不会,我证明给他我不是这样的人,我是一个很优秀的人。
解说:
面对儿子的出走,老伴已急得吃不下睡不着,可老刘心里却一点都不着急。
同期:
父亲:我觉得他走了也好/因为他刚刚接触社会,有些事情、有些东西不懂得道理,他出去锻炼一段时间的话,回来的话,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主持人:你看这父子俩,还真有点意思,一个比一个拗!这儿子出走后,就再也没跟父亲联系过,而父亲呢,也同样是镇定自若,不闻不问。可有一阵子,老刘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他妻子的弟弟家在山东威海,过去一直从他的厂里赊酒去卖,销量一直平平,可最近一段时间却突飞猛进,直线上升。老刘就忙着打听,你猜怎么着?原来是出走的儿子在帮舅舅买酒呢!
解说:
得知儿子在帮舅舅卖酒,老刘不但不生气,反而生出了几分得意。
同期:
父亲:我知道这个事情,暗暗在高兴,哎呀松琳还是没有被困难所压倒,能去这么做的话,心里满是高兴。
刘松琳:其实我就想,可能有一天他知道了,我把酒卖得很好了,他可能心里就一定会自责,他说我儿子还是不错的,那是我的错了,其实就是为了证明他错,我是对的。
主持人:在山东威海,这刘松琳也是白手起家,舅舅是从他父亲那儿赊酒,他呢是从舅舅那儿赊酒,就这样,一年多时间,刘松琳靠卖自家的酒成了一个小老板。父亲这时候就惦记上儿子了,儿子能把酒卖这么好,这就证明在销售上有一套,得赶快招回来,如果在管理上能加强一些,那不就更好了吗?
解说:
碍于面子,老刘并没有亲自叫儿子回来,而是让舅舅帮忙动员,但是儿子却不为所动。
同期:
刘松琳:特硬,觉得自己腰板硬了,直了,我也有钱了,然后我自己可以生存了。
解说:
见父子俩都拗着劲,思儿心切的母亲用电话做起了儿子的工作。
同期:
母亲:我说,哎呀你看你老爸想你,当时你老爸也觉得打你打的也不对,孩子那么一点,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子,应该给你留点面,这也是你老爸恨铁不成钢,也是望子成龙的心切,心急呗。
解说:
这段日子,老刘正忙着投资扩建酒厂,缺少得力帮手,很是希望儿子能够回来帮自己一把,于是,只好放下架子,也给儿子打去了电话。
同期:
父亲:爸爸随着年龄逐渐的,年龄大了以后,将来这个企业需要你们来做,爸爸需要你,你应该多考虑考虑。不仅是企业管理需要你,爸爸体力各方面也需要你来分担。
主持人:父亲的这个态度,可是儿子刘松琳从来没见识过的。刘松琳很是感动,立即回了老家。但是,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厂子还没建成,这刘松琳又不辞而别,出走了。这父子间又发生了什么呢?广告之后接着说。
主持人7:欢迎听王凯继续给您讲故事。前面说到刘松琳的父亲总算把儿子劝回家,帮自己操持家业。适逢家里正在扩建酒厂,起初父子俩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忙活。但是好景不长,父亲一着急,总是不管人前人后地教育儿子,儿子又开始受不了了。
解说:
这天中午,老刘来到了儿子负责监管的工地,却不见儿子的踪影。
同期:
刘松琳:他在外面我也有意的去避开他,因为他出去就骂人,我在那好象脸上也挂不住。
父亲:我说刘松琳除了上厕所你出来,你剩下的时间你总屋里呆着,就跟他发了火。我说你能不能行?东北总说这句话,不行你就给我滚犊子。
刘松琳:觉得特别委屈,因为就觉得我在外面好赖不说,也是一个小老板,在家里就被始终骂着,始终批评着,觉得一点尊严都没有,又不是说给你领薪水,我要看着那份工资,要委曲求全,我不需要。
解说:
这时父亲的又一句责骂,激起了刘松琳再次出走的念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