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价格导致偷工减料
“两块五还是三块也差不到哪去,无所谓吧。”与刘先生持相同观点的兰州市民也不在少数。也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3元左右的一碗牛肉拉面价格仍是很合理的,“毕竟肉价、油价、鸡蛋价格都在涨,牛肉拉面涨价也不稀奇”。
不过有市民担心,在政府对牛肉拉面进行限价后,牛肉拉面会不会“变味”。他觉得知名的牛肉拉面馆为了保住名声再加上有一定实力,可能不会做什么手脚,而靠赚点小钱的路边摊就说不准了,保不齐“偷工减料”,届时政府的限价就等于白忙活一场。
经济学家解读
拉面限价是计划经济手段
“政府竟然细微到直接去干预拉面的价格,这是典型的向计划经济的回归。”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边说边感叹“太可笑了”。
她分析说,餐饮业早就市场化了,价格早就放开了,拉面涨价与否应该由市场供求去决定。拉面价格上涨了,会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供应多了,价格自然会下降,这就是市场自然调节的过程。
“政府只能管质量,不能管价格。”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也发出了同样的质疑:“限价后的拉面质量下降怎么办?”
他类举说,这好比此前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限价房政策。逐利是商人的本性,房价受到了限制,很可能会偷工减料。而且限价房政策还会导致“一物多价”,条件相同的房子价格却相差甚远,自然会导致权力寻租,自然会有人利用差价谋求利益。
行政干预冒充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在总量范围内的调控。在刘福垣看来,兰州物价部门对拉面价格设限,已经远远超出了宏观调控的范围,是在用“微观干预冒充宏观调控”。他希望经过此次的拉面限价事件后,其他地方的政府部门能够引以为戒,并与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划清界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把国家的宏观调控比喻为“看得见的手”,即“有形的手”;把市场调节比喻为“看不见的手”,即“无形的手”。 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是由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自发的调节,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刘福垣指出,政府还是没有能超脱市场之外,中央和地方这对宏观调控的主客体还都不成熟。“政府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用有形的手代替市场的调节,无形的手就越来越看不见了。 ”
调控出现先缺位再越位
拉面限价让汪利娜想起了改革开放前,那个时候小到妇女们需要多少发夹都要搞计划。“政府人力有限,应该去管市场管不了的事情,例如社保、医疗、交通等。”“这种区域性的市场定价行为,反映出当地政府的不负责任。”
再联系此前的肉价、房价的宏观调控,汪利娜想到的是“政府一会儿越位,一会儿又缺位”。在房价的调控过程中,政府部门单纯发布房屋价格指数,不公布房屋的供给量、空置量,导致了信息的不透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老是盯着房价上涨了多少,让老百姓心慌,炒高了人们对房价的预期,结果房价就像股市一样飞涨。在肉价的调控过程中,政府以往并没有对猪肉的养殖给予足够的扶植政策,现在过多地干预肉价,无异于打乱市场自身的调节。
言论
别把宏观调控的范围无限放大
房价的久烧不退、肉价的持续上扬……众多经济问题的出现让“宏观调控”的现身率愈来愈高。
并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宏观调控是个筐,什么都要往里装。
究竟是宏观调控本身真的可以海纳百川,还是人们尤其是政府官员尚未精准地掌握宏观调控的真正含义?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 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通常把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采取的其他措施也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
“总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词,它区别于“个体”,“宏观”也区别于“微观”。
再来看看政府管制的含义,应该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直接限制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如市场准入、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自然垄断和共有资源的管理等。
而一碗拉面的价格显然是非常微观的点,已远超出了宏观的范畴。有关政府似乎并没有搞清楚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被微观干预或者说政府管制盗用了名号。
其实类似于“拉面限价”的政策并不止发生在兰州。此前,南京市建委出台《关于中低价商品房建设与销售管理实施意见》,规定了主城外占地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以上的普通商品房住宅小区,原则上应配建10%左右的中低价商品房。
再追溯到今年年初,广州市市长曾称住房问题是“政治问题”,建议市民暂时不要买房,称广州房价会下降。
政府本该无戏言,可房价的一路高歌已经让广州市的“军令状”落空,让持币观望的市民后悔不已。
与其说政府言而无信,不如说政府管得太多,承诺了不该承诺的。
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史,早已证明市场经济之于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在市场尚未失灵的时候,政府应该放手让市场无形的手去调节。
借用财政部财政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的话说,即使要实施宏观调控也是有条件的,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靠宏观调控解决。至于政府管制的动用,就更应该谨慎。
如果政府部门将宏观调控的概念无限放大,那宏观调控就真成了筐。(赵艳红 邓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