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国内一些大公司纷纷海外上市。
如今,这些红筹股正积极准备回归A股。
日前,中国石油公告称将递交申请,发行不超过40亿股A股。早些时候,中移动、中海油等也纷纷表示积极准备回归A股。
回归之路——
技术层面障碍已基本扫除
眼下,红筹股的回归无疑是股市的一大热门话题。
这个话题与政府的推动不无关联。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建议,要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并吸引优质红筹股回归。
近日,证监会向部分券商下发了相关试点办法草案。对红筹股回归的发行条件、发行程序、信息披露等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予以了基本明确,这意味着红筹回归A股的技术层面障碍已基本扫除。
红筹股公司在内地发行A股,需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股票已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一年以上;股票市值不低于200亿港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0亿港元;50%以上经营性资产在境内,或5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境内业务。
香港联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在港上市的红筹股公司共有89家。按照“试点办法”的条件,约有20余家符合四个条件,其中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网通、招商国际、中信泰富、联想集团、中海油、华润置地、上海实业等,都是内地“航空母舰”级企业,都是不同业界的“王者”。
只待《办法》正式公布后,这些红筹股就可踏上回归之路。有分析人士称,“回归,将成为下半年股市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回归”与“出走”——
用好海内海外两个市场
“红筹股回归,是很正常、很健康的现象。我很高兴能看到这一天。”美国高盛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六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99年,胡祖六曾撰文,建议已在海外上市的红筹股回到A股上市。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些企业市场、客户主要都在内地,如果能把客户变成股东,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客户都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可是,那个时候,他的建议没有得到重视。
不是建议不好,而是当时的A股市场无法承载。
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抱着探索的目的起步的。先把小企业推到股市里,边走边试,好的、大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支持,只好到香港、纽约等地上市。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和监管机制,这些“出走”的企业的确加速了成长。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优质、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纷纷“出走”,A股市场有实力的蓝筹企业明显不足,致使A股市场的总量迟迟不能提高。至2005年,中国股市的总市值也仅仅只有5万亿元。只要有大盘股上市,股价便迅速走低,以至于许多股民谈大盘股色变。
然而,现在不同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内地股市不断壮大,A股市场的容量也不断放大。截至6月26日的统计表明,前6月,已有43只新股排队上市,这一数量远远超过去年同期。去年,从A股募集的资金高达1700亿元,而这个量仅仅相当于A股最高总市值的1%。中国的A股市场已今非昔比,红筹股的回归也就水到渠成。
“红筹股回归,不是说今后不要到香港或海外上市,而是海内海外两个市场都要很好地利用。我们不仅要让红筹股回归,还要让更多的H股企业到A股上市。”胡祖六说。
去年下半年以来,境内外两个资本市场同时被利用的案例不断涌现。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就先后采用A+H股同步上市的做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