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的劳动力不再是取之不竭了。和2004年的“民工荒”不同,2007年的基层劳动力短缺,已经由东南沿海蔓延到北方内陆,从东部扩展到中部乃至全国,从暂时的缺工变成了长期的趋势。
200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刘易斯转折点及其政策挑战》提出警告:中国将要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所谓“刘易斯转折点”,指的是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的,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变为短缺的转变,即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
而面对这一转折,以往靠廉价劳动力构成中国经济起飞的“世界工厂”,需要转换思维了。善待劳动者,只是眼下应有之义之一;提升中国企业素质,“从生产要素投入推动型过渡到生产率推动型”,不再靠“人多势众”盈利,则是长远之策。
2007新民工荒
因为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制造业生意人的恐慌,已影响到了城市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转和质量。故事开始越来越像那部荒诞喜剧《没有墨西哥人的日子》,和城市的扩张相比,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基层劳动力会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本刊记者/陈晓 赵磊
北京的长安街边,国贸桥往东几百米,万达广场的建设在年初时遇到了一点小波折,因为春节后,大批工人没有如期回到工地,工程暂时无法开工。
正在修建的外交部新住宅楼也遇到了类似的麻烦。原计划1200人的工人队伍没能招齐,预计今年初修到楼房和地面相交的“正负零”,现在却只进行到地下一层。
崇文区环卫局四队则在其辖区的所有公厕内,一直张贴着招聘广告。因为清扫公厕的临时工一直没有满员。而且,“每天都有人走。”该队劳资科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这个城市里小区业主生活的细枝末节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去年保洁工随叫随到,现在要提前三天才能约上。在小区家政公司的登记单上,三天内的业务都已经排满,还有很多因为轮不上而注明取消的业务。
民工荒自2004年起为人所知。三年之后,基层劳动力匮乏所波及的范围,已经由制造业生意人的恐慌,影响到了城市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转和质量。故事开始越来越像那部荒诞喜剧《没有墨西哥人的日子》——当一个美国城市中的所有做服务业的墨西哥人突然都走掉后,整个城市陷入瘫痪——和城市的扩张相比,负责为这个城市修建住所,打扫卫生,清理公厕,还有整理家务的基层劳工正变得越来越少。正在壮大的城市不得不放慢脚步。
劳动力短缺已不是一时一地现象
杨玉红一直觉得自己和一起来北京打工的丈夫无法相比。丈夫在今朝装饰公司做木工,这是现在比较紧缺的技术工种,每天可以赚到70~80元。而杨玉红在一家小区所属的家政公司上班。“他们那是技术活,而我们这种是手头活,随便谁都能做。”她说。
但中国社科院2007年5月发布的《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显示,短缺的劳工恰恰是杨玉红这类“干手头活的非技术工人”,而且,对女工的需求量占了2007年新增用需求的57.8%。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章铮对此的结论是:目前的“民工荒”主要是25岁以下女工供不应求造成的。
在经济学家眼里,还有许多零碎的证据,证明目前低端劳动力供应正处于卖方市场。比如,消费物价指数中,家庭服务和家庭维修服务的数据大约自2004年下半年起加速上升,在过去的一年,其平均增长率大约比此前3 年的增长率高出2个百分点。“这表明低端劳动力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紧张,并带来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加速上升。”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高善文说。
下个月,杨玉红的报酬就要由一小时5元增加到一小时7元。来自安徽的建筑商王顺中已经准备把与钢筋有关的工序的工资由220元/吨增加到240元/吨,“这在全国都算高的价钱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