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七日电 题:推行规划环评刻不容缓
中新社记者 赵胜玉
国家环保总局今天向新闻界通报说,建议北京市缓建六里屯垃圾发电项目并针对厦门海沧PX项目引发的环境问题,对厦门市全区域进行规划环评。此间专家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决策和规划的源头消除环境隐患,控制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据悉,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目前存在不少阻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推行更是困难重重。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的左右下,将环境监管视为上项目、搞建设的掣肘,将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和源头控制视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对于一些严重污染或存在环境隐患的项目,尽管环保部门立场鲜明,态度坚定地坚持原则,但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缺陷,最终往往权力导致压制监管。在这样的情况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推进更显得乏力。
错误的思想埋下了危险的隐患,而危险的隐患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专家指出,规划是发展的纲领和灵魂,发展必须规划先行。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来衡量。
引发严重环境问题并导致环境污染屡屡出现反弹、环境治理难以取得根本性成效的根源,在于布局性、结构性环境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环境隐患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由此可见,全力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专家认为,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将环境因素置于规划决策的前端,才能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资源环境能力支持,才能预见区域和城市整体的生产和建设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后果,从而未雨绸缪地采取措施从决策层面进行预防性控制,保障经济社会建设在健康、安全、可持续的轨道上进行。
当前,节能减排正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重点。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不是对发展的制约,而是通过改善和维护作为经济活动基本要素的资源环境,实现对生产环境的保障、对生产力的解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扭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正是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城市和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进行校正,在宏观层面上实现对发展方式的规范。
由此可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急需在各个层面和领域大力推进,不仅经济、建设、行业等领域需要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和区域的规划更急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道理很简单,越是庞大的区域和系统的工程,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就越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如果不能在整体上进行科学把握和理性分析,隐患就越多,危机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