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2日电 (王赛特)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障生态安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河南省济源市借鉴外地经验,结合自己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1、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点,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根据济源市“五二一”的产业定位,以建设能源、煤化工、铅锌三大基地为重点,以清洁化、规模化、特色化为方向,启动一批高起点、高效益、见效快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初步形成钢铁、铅锌、能源、煤化工、建材五大产业循环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市通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12家,年利用固体废弃物100多万吨,废液50余万吨,废气180多亿立方米。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2005共年减免增值税5100万元,占全市当年国税收入的4%;减免所得税2398万元,占全市当年地税收入的4.2%。
钢铁行业:济源钢铁公司近年来投入较多资金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炼铁、炼钢、轧钢—铁渣、钢渣、轧钢铁皮等回收利用”,“炼铁、炼钢、轧钢—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发电”等循环模式。投资建成了1.6亿元的余热余压利用工程项目,实现高炉转炉煤气零排放,每年增加利润5600万元。投资8000多万元的钢铁渣综合利用工程已具备年产2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能力,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具备年产60万吨,年新增销售收入9000余万元。
铅锌行业:以豫光金铅集团为龙头,认真开展节能、环保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从1987年起,豫光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三期技改中,针对烧结锅工艺本身存在的二氧化硫高空污染等问题,该公司开发了非稳态二氧化硫转化技术,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而且年回收硫酸3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个亿。2002年开始,该公司把目光投向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再生利用,利用氧气底吹熔炼技术处理废旧蓄电池,目前公司废旧铅酸蓄电池年处理能力达6万吨。2005年,豫光开工建设10万吨再生铅综合利用工程,该项目投产后,公司废旧铅酸蓄电池年处理能力将达15万吨,吨粗铅加工成本在现有的基础上下降20%。经过近几年实践,公司已形成了产品周转、资源回转的“五环构架”,使铅、锌、电、酸、煤、建材等产品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循环链。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 30.9 亿元,其中,有色产业循环经济链占 11.3 亿元。
能源行业:沁北电厂、国电豫源初步形成了“煤—电(能源) —渣—建材产品(利用粉煤灰资源,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行业循环链。目前我市共有新型墙材企业20多家,年利用粉煤灰70多万吨,增加效益7500多万元。
煤化工行业:以豫港焦化为代表,形成了“煤焦化—焦油深加工”、“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产业链。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吨焦耗电≤16千瓦时,吨焦耗水1.5升,吨焦生产运行成本26元,主要消耗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50%以下;年回收煤气 5600 万立方米,节能6000多吨标准煤,创造经济效益 6000 多万元。
建材行业:利用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和工业废渣生产水泥和新型高强度高搀量粉煤灰砖、粉煤灰砌块砖建材产品,形成煤和矸石—发电—新型建材、冶炼—废渣—水泥等循环链;为进一步加强水泥行业综合利用,目前太行水泥有限公司正在筹划建设利用熟料煅烧时排放的大量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发电项目。
2、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建循环型生态城市
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障能力出发,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狠抓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生态化水平。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建设和完善配套排水管网,合理布局城市公厕,不断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大力发展中水生产,推广中水回用,提高中水在特殊行业的应用率。狠抓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加快煤气和集中供热入户进程,推进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规划建设绿色示范社区,扩大城市绿地面积。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以上天数比重达到77%,林木覆盖率达到43%。
目前,共取缔市区内的燃煤小锅炉,关闭了规模小、污染重、技术落后的 28 家小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烧结锅落后生产工艺,关闭实心粘土砖瓦窑厂12家,关闭不符合资源整合政策的小煤矿16家。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8.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今年前三季度,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226天,达标率82.8%,比去年同期增加9天。
3、以维护生态平衡为重点,建设循环型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和养殖以及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构建“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污水和废物回收利用”、“秸秆青贮—饲料—牲畜粪便—沼气与渣—肥料”产业链,形成农业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
目前,农村沼气户用工程3772座,年产沼气量 264万立方米, 31个村为沼气生产示范村,大型沼气工程1座,年产沼气量 9.12 万立方米。全市年产秸秆34万吨,其中用于农村生活用能达7.89万吨,建秸秆青贮池846座,有效容积89564立方米,年贮量达3.6万吨,其余全部用于秸秆还田。
济源市的循环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根据该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5%左右;资源生产率提高到1100元/吨,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到1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60%;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100%;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燃气化率达到8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林木覆盖率达到45%;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以上天数比重达到7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