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四月十六日电 题:增加进口只是改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中新社记者 陈国华
第一百0一届广交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完善进口功能,这在广交会五十年历程中,可谓最大的变革之一。
看广交会五十年历程,在当今中国众多展会群雄争霸之时,仍能一如既往,始终保持“中国第一展”的龙头地位,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应时的“灵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保持青春。
五十年间,广交会并未满足于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组团方式、商品结构、布展格局、参展时间等多年来都在不断调整、改革、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几次重大改革,直接推动了广交会前进的步伐。
但绵长的历史与巨大的影响力不仅带给了广交会声名与八方商贾,也使其承载了某些滞重与不适应。特别是在办展市场化、国际展会日益专业化的今天,广交会的未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对此,业内人士称,挑战是来自四面八方:同业展览的竞争正趋白热化;离专业化、国际展会的发展趋势有很大距离;电子商务的挑战日益明显;展位分配机制不断引发激烈争议;知识产权保护难等。
尽管在九十六届时,广交会的规模进入世界单年展的第二,但与国外一流会展相比,广交会差距更多的是体现在办展的专业性上,国外大展不仅办展主题鲜明,同时主办方对参展商和观众的专业性要求同样很高,其对参展商的遴选甚至接近挑剔。
为此,广交会在一百届之后进行的重大改革,实属形势所逼。而这项改革又仅是广交会今后改革的一个起始,可以说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应有系列改革相随。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广交会应寻求向专业展方向发展。比如,将广交会按市场的需要分解成几个专业展,充分利用广交会优越的专业买家网络,将专业展做成国际品牌展。
第二,向中小企业倾斜。对中小企业的外贸扶持,在近几届广交会上,已有一些举措,民营企业的参会比率节节攀升,而生产型企业也超过外贸企业成为广交会的主打。
今后的广交会应该转变为一个以中小企业和新企业为主的展会平台,因为中小企业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接触采购商获得订单,而广交会正可以成为它们冲刺国际市场的舞台。
第三,推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发展。本届广交会将进口引入,让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在同一平台竞争,这不仅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国外的技术、理念,还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创新。今后,在如何利用这一平台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档次与品质,是广交会应更多考虑和实施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国际分工的形成,中国企业不会永远停留在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因此,广交会还肩负着扶持企业品牌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责任。
第四,市场化的改革要紧随其后。目前,广交会还未完全走向市场化运作,尽管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徐兵称,广交会在短期内不会完全市场化,但市场化运作已如箭在弦。
百届老会,第二个百届已经开端。广交会要想一路走好,未来之路,改革必然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