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只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这一数据虽然在大家的预料之中,但多少又有些意料之外。意料之中在于基金公司自身明白当初非市场化发行手段必然会经历急速瘦身,但意料之外的是瘦身速度会如此快且迅猛。在基金净值回升的前提下,14只基金缩水幅度超过了20%,缩水最严重的竟减少了72.43%。相比这些袖珍基金期初首募规模可以发现,经过数月运作之后,资产规模缩水幅度达66%。
袖珍基金批量涌现
一季报数据显示,袖珍基金成群出现,目前共有31只基金资产规模在2亿元之下。其中有近25只为去年4月以后成立的次新基金,占比高达81%。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5只次新基金中,有13只基金在发行期间有延长募集现象。
袖珍基金当中包含了3只去年成立的QDII,2只次新债基,1只货币基金,其余25只均为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规模最小的基金仅为0.66亿元,成为目前基金中最“袖珍”产品。虽然有13只基金与2008年年报规模相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比较首募规模可以发现,次新基金规模缩水现象异常严重。目前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的25只次新基金期初首募规模总额为99.93亿元,一季末这些基金的资产净值仅为33.7亿元,较首发规模减少了66.23亿元,缩水幅度高达66%。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3只规模最小的基金一季度业绩分别为-0.10%、-0.68%、1.18%,是几只十足错过年初行情的基金。不过,规模缩水的不仅限于业绩不佳产品,某基金一季度业绩为33.88%,但这只基金规模同样缩水59.21%。
成群出现事出有因
面对此次袖珍基金产品集体涌现,基金公司以及业内分析人士都给出了众多解释。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分析,基金公司的业绩、品牌以及发行期的水分都是造成今年出现众多小基金的重要因素。
“基金公司的品牌是投资者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小规模基金也多出自小基金公司。”一位业内人士如是分析,相比大公司的实力而言,小基金公司在发行时就经历了“生死劫”,在成立之后无论其业绩表现怎样,在当前市场里缩水都能找到说法。一些一季度业绩相对较好的基金也出现大幅缩水,在投资者看来,自己持有的小基金公司的产品竟然实现一定的盈利,出于对后市的担忧,于是选择了落袋为安。安信证券基金分析师任瞳表示:“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毕竟投资者往往倾向保留亏损的品种。”如此一来就出现了目前市场上的基金缩水现象。
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王群航表示,除了众所周知的“非市场化发行手段”、基金业绩表现不佳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是,银行渠道的理财专员在对投资者进行理财指导时,给出获利了结、赎旧买新建议。一些银行甚至对投资者提出了“双十原则”,即在基金获利10%的时候,坚决选择赎回。在这番督导之下,尤其在一些二级城市,不懂基金的投资者就在一季度出现了换基行为。(程俊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