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数据对比使市场出现了“私募基金跑赢公募”的观点,进而引发了投资者对基金运作效率的质疑。
面对73只私募基金2008年全部跑赢大盘的现象,专家表示,由于在产品设计和属性上存在差异,很难将两类基金的业绩直接进行比较,但由此暴露出的各类基金风险和收益特征却值得投资者关注。
私募基金业绩引发关注
与业绩惨淡的公募基金相比,近年越来越引人关注的私募基金去年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近日第一财经研究院推出的“中国阳光私募基金2008年度业绩排行榜”,对全部73只存续期超过一年的阳光私募基金统计发现,这些私募基金2008年全部跑赢了大盘。
数据显示,净值下跌的68只阳光私募的平均亏损幅度为36.38%,也远远好过股票型公募基金超过5成的平均净值损失,其中有4只阳光私募全年跌幅在10%以内。更有5只阳光私募实现盈利,其中摘得业绩桂冠的云南信托旗下的中国龙精选基金,去年盈利更是高达11.87%!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净值大幅缩水则让不少投资者心痛。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2008年业绩统计分析报告(初步版)》显示,纳入统计口径的124只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50.63%,16只纳入统计口径的指数型基金平均业绩为-62.60%。
专家详解业绩差异原因
在业内专家看来,去年出现私募基金“跑赢”公募的现象有特定的市场原因,投资者应从三个方面客观看待两类业绩上的差异。
一是从产品设计来看,私募基金一般设定的仓位范围非常大,但市场上绝大多数股票型基金有60%的仓位下限。
二是从产品属性来看,阳光私募基金的单一、整体规模都不是很大。而公募基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整体规模已经突破几万亿。相对而言,私募基金目前的规模更趋合理。
三是两类基金在运作方式上也有差异,私募基金灵活多变,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更具优势。
两类基金风险和收益特征
专家表示,虽然不应盲目比较业绩差异,保持客观平稳的投资心态,但通过这组数字的对比仍可分析出两类基金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值得投资者关注并根据自身偏好谨慎选择。
由于投资流程设计严格,公募基金面对市场快速变化应对办法有限,但避免了风险集中。“因为对公募基金而言,避免风险远比获利重要。这种制度设定是非常合理的。只是去年特殊的市场环境让公募基金的弱点暴露,投资者应看到这种现象是有特殊性的。”
此外,公募基金之所以要设定仓位下限,是考虑到公募基金需做到风险控制有序、收益特征清晰。如果失去仓位的限制,产品投资方向虽然更加灵活多样,但会让投资者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基金运作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对阳光私募基金的突出业绩,专家在肯定其灵活运作方式的同时,也提出了风险警示,建议个人投资者应谨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