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10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在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大会上针对热销的理财产品表示,银行要加大对消费者的信息披露,不允许误导甚至欺诈客户,要建立良好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保护消费者利益。可是时至今日,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频繁传出不和谐的音符,银行“欺诈”消费者的事情还是频频见诸报端,形成了一个似乎无
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在百度上搜索一下的话,可以发现很多人在大吐苦水,声称自己被某家银行所骗,这样的案例委实太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银行真的是欺骗了消费者吗?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银行联合信息咨询中心,该机构刚刚发布了最新一期《个人理财业务研究月报》和《金融超市——理财产品监测报告》,这两份报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市场和业务,理财产品和营销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并且对现在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欺诈”问题进行了解读,进一步提出解决之道。
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着研发能力设计不足、理财专业人员缺乏和产品的风险揭示、信息披露以及售后服务水平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导致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普遍遭遇“欺诈”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消费者来说,指责银行的直接原因就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如银行所承诺的那样高,甚至出现零收益和负收益。要知道,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主要是看重银行理财产品比起股票、基金风险要小,而比起存款来利息高这一特点,但是结果却弄成了一年不到赔了几万块钱,一时便无法接受。
因此,有消费者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完全是暗箱操作,也就是银行把钱拿到手之后,到底是去做什么了,没有人知道,最后银行告诉消费者说收益很少,没有收益或者是负收益,消费者就会怀疑,会不会银行把钱拿去做了别的用途呢?这主要又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运行是不透明的,购买了产品的用户无法得知自己的钱究竟去做了什么用途,赚了钱还好说,一旦赔钱,很明显就会想到不好的事情上来,所以银监会要求银行要加大对消费者的信息披露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只是不知道有多少银行做到了这一点。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银行理财产品之殇,长此以往,用户不断地出现损失,而银行也会因为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而失去用户的信任,对双方来说,都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北京银行联合信息咨询中心专家对理财存在的问题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建议银行通过细分市场,关注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积极把握市场契机、加强和其他类型机构合作的方法来解决产品能力设计不足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引进竞争机制,以对理财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来改善其人才不足的问题;通过摒弃把理财业务仅仅当做产品销售,树立以客户为本的理念,实事求是地向客户披露信息来解决客户信息不透明的问题。(记者 史晨生)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