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年前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头名状元,万能险已然超越了分红保险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主力产品。但热销的背后,误导、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如影随形。昨日,记者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获悉,监管部门近期将出台《万能险精算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万能险进行调整,其中手续费的水平有望整体下调、账户管理费不得与账户挂钩。而万能险也将成为继健康险后,保监会加以调整的第二个保险产品。
昨日,就此记者采访了参与新规定制作的中宏保险总公司首席财务官兼总精算师李汉雄。他指出,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变化一:死亡风险保额不得低于个人账户价值的5%。
“这是首次明确规定了保障部分的比例不得低于个人账户的5%。”李汉雄说。“目前很多消费者选择购买类似产品,往往将它定位为一种投资工具,忽略了保障。因此‘5%’规定不仅有利于消费者正确的认识该产品,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变化二:账户管理费不得与个人账户挂钩。
据记者了解,在购买万能险产品后,每个月要扣除一定的账户管理费。方式是按照账户现金价值的一定比例收取,少则5元/月,多则不超过20元/月。而新规定中则要求“保险公司只能收取固定的费用,并不得与个人账户挂钩。”李汉雄说。
变化三:期缴产品中投资与保障有了细致的比例标准。
新规定中规定,期缴产品的保费由基本保费和额外保费构成,并根据不同的投保年龄,设定了不同的倍数。
“这个倍数是用来计算保费中用于投资和保障的金额。”李汉雄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名50岁的消费者,购买的保险保障为10万的万能险产品,新规定中规定的倍数为20。那么其用于投资的费用就为100000/20=5000元,如果他每年需要交纳的保费为8000元,那么其用于投资的保费为5000元,而用于保障的则为3000元。
变化四:保险初期费用水平有望下调。
据记者了解,除了账户管理费外,人们在购买万能险后,必须交纳给保险公司的手续费还包括初期费用。目前个人代理人销售的万能险产品(期缴型),其行业平均的初期费用的比例一般在65%-70%左右,随着投保期限逐渐降低,银行保险产品(趸缴型)则为0-10%,大多数公司收取的比例在5%-6%。
“新规定出台后,预期会比现在行业平均水平下降10%左右。”李汉雄表示。
记者在征求意见稿上看到,银行保险产品(趸缴型)初期费用的上限为5%,个人代理人销售的(期缴型)产品,其第1年则为50%,随后每年逐渐降低。
变化五:退保时保险公司收取的费用有小幅降低。
据悉,除了第一年退保费用依然为10%保持不变外,其后每年有小幅度的下调。
【相关链接】万能险热销背后有隐忧
保监会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寿险公司万能险业务增势强劲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97.71亿元同比增长81.45%。北京市场上,万能险也是各公司的看家产品。以中意人寿为例,其在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中有两款万能险,其保费收入已经占其银行保险业务的90%左右。万能险的红火,甚至让一直着力于投资连接保险的瑞泰人寿也开始酝酿万能产品。但在万能险井喷的背后,也有隐忧。
问题一:销售误导、理赔难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消费者信心。
去年,记者就曾接到消费者王小姐的电话。“代理人介绍说,万能险兼具风险保障和投资收益两大功能,并一再强调所缴保费年收益不低于2.5%,高过银行一年期利率,而且不用缴利息税。”但买了产品一个月后,王小姐却发现不仅原来所缴的保费少了一部分,而且还得知只有投资账户资金并非所有保费。类似于王小姐的情况绝非少数。2005年上海保险监督局就对外发出警示:消费者购买该险种时,一定要搞清楚投资收益并非来自所有保费而是仅仅由投资账户资金产生。
问题二:银保、团体业务转型压力大。
目前,银行、邮政代理是我国人身险销售的主渠道之一,银邮渠道代销的保险产品主要就是万能险和分红险,但银保渠道依然属浅层次合作,手续费高,费用控制面临不确定性,盈利能力偏低。(记者:仇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