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自己有几十万元钱,先投入股市,然后再贷款买房子、买车,这似乎挑不出什么理来;但如果我把这几十万元做首付先贷款买了房子、车子,又眼馋股市,把房子抵押贷款,贷出钱来挪作他用,比如炒股,这就是不合理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副行长一席话道出了银行把关贷款资金入市的几分尴尬。
他说,对投资者来讲,只是资金使用的顺序不一样,但对监管来讲,前者是合法的,后者就不合法。
记者了解到,各商业银行正着手加强对信贷资金的控制和贷后管理,尤其是密切监控流入股市,但有业内人士担心,由于可操作性不强,这些控制措施很难落到实处。
贷款很容易暗自“调包”
购房者交首付,银行把剩下的房款打到开发账户里,购房者分10年或者20年还清银行贷款。如今,这种传统模式的房贷可以被“盘活”——多家银行纷纷推出的房贷创新产品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贷款者所购房屋为抵押,一次性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反复使用。还了的钱还可以再借出来,只要贷款余额不超过授信额度就可以。另外,房子升了值,购房者收入增加,还可以申请加按揭。
为了方便贷款者,各银行还开通自助渠道,客户不用去银行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甚至ATM机从银行借出钱来。而且是直接进入贷款者的个人账户,可以自由提现和转账。
贷款者一般在拿到银行资金时被要求写明贷款用途,但在实际操作上,贷款者可以填上“买车”或“装修”,暗地里却将资金调包投进股市。
银行的“防火墙”只是道德约束?
银监会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表示,禁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入市,春节后银监会将全面开始检查工作,住房按揭贷款是检查重点。此外,如果发现违规贷款,银行对此应负全部责任。
事实上,央行早就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禁止发放无指定用途个人消费贷款。而贷款炒股、买基金也是早就明令禁止的。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人士表示,在贷款合同中明确要求贷款者要合法使用贷款,同时还要签署承诺书,承诺按申请用途合规使用贷款。贷款放出后,招行将实时监控,只要发现其通过银证业务进入证券市场,招行将收回贷款。
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相关人士称,银行不仅要求贷款者提供真实的用途证明,还将贷款打进有真实交易的收款账户,防止贷款者挪用。
但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样只能防止明面上的调包,却不能有效防止贷款人将资金来回挪转,曲线调包。“比如有人最近信用卡刷卡金额大增,月月冲击额度上限,实际上是‘买’基金,方法是持卡人用自己的工资卡来买,剩下的日常支出全刷信用卡,我们无法说他们违规。”一家银行人士无奈地告诉记者。
监管是否会陷入猫鼠游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信贷部人士透露,银行自身严查违规按揭贷款的动力并不是很大。对于银行来讲,不管客户将资金如何用,银行始终有一套房子在手里押着,贷款的最高额度只是被抵押的房屋评估价值的80%,而且现在房产处在上升空间,贷款人即使还不上贷款,银行拍卖抵押房屋亏本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但对于贷款炒股人来讲,却是完全的风险自担。银行已经放言,如果发现贷款者违规,有可能提前收回贷款,炒股者为了不让银行拍卖房产,只能强行平仓,风险显而易见。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对于银行的托辞不以为然。他认为,对于一笔几十万元的大额贷款,银行还是有办法监控的。特别是“存量房”的贷款,贷款者已经用从银行借出来的钱买了房子,现在再通过转按揭、加按揭的形式增加贷款,他要这笔钱如何用?投资的意向是很明显的。关键是看银行是否有这个动力和愿意支付成本。
彭兴韵说,当借款者无力偿还借款,商业银行要求行使抵押权来收回贷款时,其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就会显露。对此监管者可以考虑采取疏导的办法——推进前几年“议而未决”的股票质押贷款,推出能用现有股票质押的贷款,而不是抵押房子,打通资本市场与银行资金流动的通道,也便于银行体系加紧对信贷资金安全性的监控和管理。(耿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