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7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首次超过万亿美元,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是如何形成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
卢锋指出,从定义上说,外汇储备讲的是经常项目的盈余和资本账户私人交易的赢余相加的成果。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直接成因是中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不包括官方储备)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加工贸易增长速度显著高于非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有一个经济属性,就是它的平衡方式具有创造外汇盈余的特点。与加工贸易不同,中国非加工贸易基本保持逆差,可见,如果没有加工贸易顺差,就不可能有经常账户累计顺差。
卢锋说,从资本账户角度看,外商直接投资到2005年累计总额为6200多亿美元,今年可能要增长到6700亿美元,构成支持中国资本账户顺差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2003年数据显示,约八成加工贸易由外资企业承担或参与,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是从事加工贸易外资企业的主角。
夏斌表示,外汇储备本质上是官方拥有、在国际上可自由兑换的流动性资产。一国拥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不会对经济体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就此意义讲,不需要过于担心高额外汇储备问题。
李扬认为,世界普遍的管理外汇储备的原则是在保持适当流动性的前提下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外汇储备使用本质上都是一种基于投资收益差别之上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把外汇储备以减少为特征的“用掉”是不现实的。中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将规模日益增大的外汇储备有机地纳入自己全球化发展战略之中,而不是简单地“用掉”。其中,如何应用外汇储备,实现商品输出向生产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转变,并借此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是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