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粮食价格不断走高,国内调控力度空前。由于政府不断增加市场供应量,国内粮食价格并没有跟随国际市场走势出现大幅上涨,但是连续4年粮食丰产和通胀压力加大使得农业生产面临瓶颈,市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国内粮价上涨压力依然巨大。
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空前
面对国际粮价不断走高,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粮价的调控力度。目前,作为国家调控粮食价格重要手段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拍卖会每周都在举行。截至昨日,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会已经连续举行了66场,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会也已经举行了78场。
由于国家对粮价上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市场对粮食价格平稳运行预期明确,使得用粮企业基本上都是按需取粮。虽然昨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种植报告利多玉米,但国内现货市场却反应平静,安徽粮食批发市场昨日举行的“中央储备玉米交易会”上,计划销售32.5万吨玉米出现了全部流拍,市场并没有出现抢购场面。
供应量的充足,使得价格没有出现大幅上涨。农业部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到2月底,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累计拍卖成交量为3795.96万吨,占2006年、2007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总量的54.31%。而2月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价格稳定在1560元/吨的水平,环比略跌0.83%,同比上涨4.44%;优质麦批发价稳定在1660元/吨,环比略跌0.9%,同比持平。
除了直接增加市场供给之外,国家也加大对农业生产能力的支持力度。日前,国务院决定在今年预算安排 “ 三农 ” 投入 5625 亿元、比上年增加 1307 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 252.5 亿元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今年种粮农民得到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总额达789亿元,是补贴规模最大、增长最多的一年。
粮价后期上涨压力仍然巨大
过去4年以来,由于粮食连年丰产,导致2007年收购价格扣除成本后整体持平或者下降,一些地区农民的种粮意愿降低,开始改种棉花和油菜等经济作物。这使得未来粮价存在因为产量不足而快速抬高的风险。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陈丽娜对记者表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近饱和,持续增长潜力不大,自然因素变化随时可能打破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特别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业生产效益持续下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在减弱。虽然政府增加了农业扶持力度,但农业生产的实际吸引力依然不高,有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供求再度失衡。
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小麦生产成本同比增加11.7%,其中主产区小麦每亩总成本424.53元,比去年上升4.9%,每亩现金成本248.6元,比去年上升5.1%。生产成本的上涨不仅提高了小麦的绝对价值,限制了小麦价格的回落空间,同时也使农民出售小麦的心理价位提高,容易导致惜售行为的产生。
此外,国家提高了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来刺激农户种植积极性,也直接抬高了粮价运行空间。
陈丽娜认为,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直接抬高了小麦的价格底部空间,虽然粮食市场供应短期充足,但是由于全球粮食库存仍处于低位,预计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趋势仍然明显。(魏曙光)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