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电 题:“抓住投资的春天,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
——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研究室主任沈世顺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今天东盟这匹‘小马’拉着东亚合作的‘大车’在艰难的前进,虽然有外力推动,进程依然缓慢。东亚作为未来世界经济三大板块之一,还在‘存异’中上下求索,一体化进程步履维艰。要真正建成东亚共同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研究室主任沈世顺日前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东亚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一般是指东北亚五国和东南亚十国。共有人口近十九亿,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七万亿美元。这十五个国家陆海相连,毗邻而居,形成了天然的联系、共存利益和一定的地区关系结构与秩序。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其内部贸易已经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经济上的相互连接、依赖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地区共同利益,成为推动东亚加强合作的内在基础。
迄今,东亚合作是在“10+3”,即东盟+中日韩的框架下进行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尽管东亚合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框架,机制化的趋势在加强,但是,东亚合作还不是一个地区合作组织,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合作进程。真正的地区合作的“制度性”组织和基本原则还没有建立起来。
“尽管东亚地区充满活力,地区向心力和认同感不断增强,合作也在增多,但速度和规模还是不令人满意的。但这个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三个同心圆(10+1,10+3,10+6)似的合作网络,是东亚共同体的一个雏形。”沈世顺说,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合作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是最受益的。东亚国家要抓住这个好的机遇,推动地区合作。
“现在是一个投资的‘春天’,应该利用这个时机,抓紧时间进行‘春耕’。”对此,沈世顺解释说,目前本地区的外汇储备已占世界的近二分之一,大量的资金用在何处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地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切实可行的。
目前中国与东亚国家的合作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已探索出多种方案:如“图们江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两廊一圈”、“一轴两翼”和“泛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合作”等。沈世顺认为,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各方下决心、共同投入,选点突破的问题。只有大家现在共同投入,才有大家将来共同收获。
首先,要认识到推动东亚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展,是有利于中国和本地区的发展,将为各国提供发展机遇和新的动力,改善地区的安全环境。其次是要通过合作增加政治互信问题。设想中的合作一般投资数量大,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的,要求有比较好的政治互信和很好的安全保障框架。有关各方取得政治互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开展战略合作的基础。同时,要控制好热点问题对地区合作的影响。
这位国际问题专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大背景下,一国很难自助式实现自身的能源安全,必须通过与利益相关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构建合作机制,弱化风险,维护共同利益。本地区国家在能源方面各有优势,需要取长补短。但双边合作不是最优的区域能源合作形式,建立东亚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将是最终的选择。(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