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对象:丁树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该公司负责地铁四号线、5号线、10号线及奥运支线、机场线、9号线等轨道交通的建设管理任务。】
新京报:您对5号线修建的综合感受是什么?
丁树奎:5号线安全性高,功能比较齐全,开通效率高。但施工难度比较大。关键点的工期紧张。
新京报:5号线建设难点主要在哪?
丁树奎:整个工程耗时4年零9个月,算正常水平。但有的控制工程开工晚,比如宋家庄车辆段进出口,今年2月份才开工,土建工程6月才完工,后期比较紧张。同时,5号线开通水平要求高,要达到运行间隔4到6分钟,所以设备调试深度要比别的线多。调试和施工交叉进行,是一大难点。
新京报:那么能显示较高技术水平的地方是什么呢?
丁树奎:崇文门穿越环线地铁的工程就非常有难度,当时是上面跑车、下面开挖,以前从没有过。另外,市中心路段穿越大面积民居,管线交错,暗挖时地面沉降的控制也是难点。还有就是,轨道用到了曲线斜拉桥设计,以前它只用在公路上,现在不仅是曲线,还用在轨道交通上,受力情况和负载情况都不同,也是个技术难点。
新京报:5号线的各种设备,国产化程度有多高?
丁树奎:按价值比例说,达到71%。这虽然仅为国家标准,但5号线的综合监控等几个主要系统,真正的国产化比例比较高。从原来整套引进国外设备,走向关键部件、关键技术引进后,国内集成,这是个新的尝试。可以说,5号线没有一个系统是整个买国外的。
新京报:5号线给以后地铁线路的修建留下什么经验?
丁树奎:5号线是新一轮地铁建设中,一条承前启后的线路。它的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很多经验和教训在后面几条线路的修建中直接采纳了。比如装修和附属工程交叉进行,这本身就是个模式。10号线的工程组织、调试组织,都是5号线那一套直接转移过去的。
新京报:试运行期间,5号线列车的故障率大约是多少?
丁树奎:现在据统计,控制在万分之几。主要原因是安全门和指挥行车的综控系统之间的信号问题,试运行以来,我们一直在调试和攻关。可以说,安全方面的问题都消除了,只是还存在些不稳定,有可能影响乘客使用,比如一扇车门打不开什么的。但试运营一年后,故障率应该能降低到十万分之几。(记者 相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