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28日审议通过设立“重庆农民工日”的议案。今后,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将成为重庆的“农民工日”。
这是中国首个省份设立农民工日,标志着这个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的试验区在努力尝试破除“农民变市民”的制度藩篱。
首个“重庆农民工日”为今年11月4日,主题为“融入城市、体现价值”,重庆市政府将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社会各界,从就业、居住、法律、入学、卫生、文化等方面展开系列活动。
每年的“重庆农民工日”将确定一个主题,分别围绕农民工培训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为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权和休息权,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
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说:“设立农民工日首要目的是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氛围,为农民工创造和谐友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中国户籍登记的人口中73%是农民,大约为8.9亿,其中农民工达2亿多。
目前,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矿、环卫、餐饮和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大多从事城市里脏、重、苦、累的工作。中国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工作上接纳、感情上排斥”的现象依然存在。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李勇说:“重庆设立农民工日体现了对农民工群体的尊重,将形成示范效应。”
在重庆某建筑公司打工的农民工吴平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了。”然而,在他高兴之余,心里仍存担忧: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时生活无保障;春节回家火车票高价难求。
吴平的担忧在农民工中普遍存在,这折射出农民工还处于“离土务工”状态。他们为城市创造财富,却无法分享城市发展成果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还形成留守儿童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认为,农民工的地位不是靠一个“农民工日”就能改变的,而是要坚决消除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的歧视和不合理安排。
“解决‘农民变市民’的制度空白,方便农民工‘弃土进城’,远比设立‘农民工日’更重要。”他说。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根深蒂固,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制定了建设新农村、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并于今年6月将重庆和成都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经过3个多月的酝酿,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被确定为破除“农民工变市民”的制度藩篱,让农民工由“离土务工”转变为“弃土进城”。
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晓钟介绍说,重庆市将渐进式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通过设置不同的入户条件,引导人口在三级城镇群梯度转移,让农民实现生活方式的流动。
围绕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制配套改革方案也初具雏形。
方案规定,重庆户籍的农民工将户籍转往市外,将获得一次性资金奖励;建立农民“退地转户进城”的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居民自愿放弃农村户籍,可用承包地、宅基地换城市社保和安居扶持等等。
在巫山县,农民转变为市民,政府还要发放1000至3000元补助;北碚区规定,只要稳定就业、有居住地方者均可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在忠县,近七千名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程中成为“绿色工人”。
根据重庆市发展规划,到2012年,重庆市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记者 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