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投资大师罗杰斯将来京参加本报举行的“2007北京理财博览会”———
投资大师罗杰斯的热力正从其本土美国刮来。自从罗杰斯将于9月21日来京参加本报举行的“2007北京理财博览会”的消息公布之后,美国一家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经理和一家金融公司的CEO给本报记者发来邮件,表示将专程赶来参加罗杰斯的专场演讲;一位美国大学生打来电话表示,将代表美国学生聆听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更有期货投资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参与罗杰斯专场演讲的途径和方式。本报对外公布的五部咨询电话持续“高温”,对罗杰斯北京行以及如何可以见到罗杰斯的咨询成了工作人员接到问询中的主要内容。
这位同时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高级证券分析课程的投资大师,其讲授的投资课程也颇得股神巴菲特的欣赏。
在美国,吉姆·罗杰斯被称为“华尔街神话”。早在1968年,当26岁的罗杰斯首次来到华尔街开始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时,美国股市正处于牛市的癫狂状态。到1968年12月,道·琼斯指数涨至990点,到了1969年又爬升至1000点以上。
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罗杰斯带着仅有的600美元开始了华尔街上的资本丛林冒险。最初他在华尔街的一家小公司当分析师,无论债券、股票、外汇和商品期货,照单全做。但是直到1970年9月,罗杰斯最初的交易收获并不尽如人意。回忆起这段经历,罗杰斯表示,“一定要做你熟悉和了解的事情,否则不如不做。”同时,华尔街的残酷让罗杰斯明白,一定要在合适时机介入才不至于因犯过错而损失惨重。
1971年,罗杰斯与索罗斯组建了后来被华尔街誉为最成功的投资基金“量子基金”。索罗斯负责买卖交易,罗杰斯负责信息收集和分析。量子基金在两个合伙人的配合分工带动下,连续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过了50%。到罗杰斯37岁退休时,量子基金创造了4000%投资回报率的奇迹。1980年,年仅37岁的罗杰斯因与乔治·索罗斯在对“量子基金”的发展方向和人生哲学上发生分歧而宣布“退休”。坐拥1400万美元的罗杰斯开始自己人生又一次全新的投机生涯。
曾有不少人将罗杰斯和索罗斯对市场准确的判断视为量子基金成功的最终原因。但记者认为,罗杰斯喜欢研究的个性促使其操刀的量子基金不断走向成功。喜欢问“为什么”的罗杰斯总喜欢通过一些异常现象寻找发生异常的答案。在与本报记者的反复沟通中,罗杰斯的这个特性表露无遗。如当记者问他为何之前会“唱空”中国股市,之后又坚称“中国牛市持续80年”的观点之后,罗杰斯反复询问记者从何处得到这样有关自己观点的消息。随后在反复查找原因后,罗杰斯告诉记者,原来是翻译忽视了初期泡沫和完全泡沫之间的区别导致的翻译错误。
对于记者的每一个提问,罗杰斯总是耐心回答。每次他都会反复告诉记者:有任何问题别忘了跟我联系。由于当时正在亚洲旅行,记者与罗杰斯之间的联系不得不反复多次,但每一次只要记者给出期限,无论多晚罗杰斯都会及时给予记者最终答案。(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