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门”在跨国公司中愈演愈烈。继西门子中国公司本月被爆存在商业贿赂行为之后,家乐福中国近日也爆出北京区域8名经理级员工因涉嫌收受供应商贿赂而被警方拘留的消息。虽然家乐福人士强调收受贿赂的仅是“个别员工的个人行为”,与家乐福中国的公司行为没有任何关系,但受贿人员集中于采购领域的消息一出,还是引起了公众的一片哗然。
有业界人士认为,家乐福采购人员的集中涉案除了暴露出公司权力分散的弊端之外,也凸现出流通领域长期以来的灰色地带。而法律界人士则表示,跨国公司出现在商业贿赂涉案名单中并非坏事,这表明中国对商业贿赂的监管更加严格和规范,有利于流通、医疗等商业领域的健康发展。
家乐福启动反腐自查
据《中国经营报》披露,家乐福正在展开一场反腐风暴。“近期北京CCU(城市采购中心)以及7家门店生鲜处相关人员被送到司法机关。东北区域几家门店生鲜处负责人被拿掉,深圳梅林店部分员工也被处理。”
家乐福华南区有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证实确有此事,但称深圳梅林店员工被处理与商业贿赂无关,乃是由于私下以进货价向供货商购买商品。这位华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华南地区尚未收到总部的通知,日常事务均正常进行。
一位了解家乐福的人士告诉记者,这场反腐风暴是家乐福新总裁罗国伟上任后的“又一把火”,并为此专门成立了“风险防范与预警”部门,但目前还难以确定究竟是以北区数名采购人员“杀一儆百”,还是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截至发稿时止,家乐福中国总部人士也以开会为由,未提供关于此次反腐自查的相关细节。
贿赂已是流通领域毒瘤
一位长期专注流通业的研究人士在得知家乐福部分人员涉嫌商业贿赂的消息后告诉记者,流通领域其实广泛地存在“寻租”行为,尤其是在采购及投资拓展领域。“零售业目前的状况是渠道网络为王,一些品牌知名度不够广的企业希望借助强大的渠道商拓展商品销售,就造成了渠道中负责终端采购的人员特别容易寻租。”而从这次家乐福被抓人员的构成来看,也主要是采购人员。
但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表示,商业贿赂发生与否的关键并不在于公司处于哪个行业,而在于公司自身的治理结构。“可以这么说,网络越大、基层权力越大的企业,发生商业贿赂的几率就越高”。
一位家乐福内部人士也向记者坦言,以往家乐福店长的权力大到可以自行组建为一家企业,各个店长间的交流非常少,几乎形成了各自为王的局面。而去年罗国伟上任后便针对此开展了门店收权运动,将家乐福四个大区(华东、华中、华南、华北)下设立以城市为单位的小区CCU,把门店原有的采购、促销、费用谈判权收到CCU,门店仅保留订货和商品陈列权力。
孙雄同时透露,一家与家乐福发展模式类似的知名零售企业,目前也在逐步将采购权回收至总部,以加强对门店的有效控制。“不能说回收采购权就能完全杜绝商业贿赂,但至少可以降低发生的机会。本地化与中央集权就像是鱼和熊掌,企业必须寻找到平衡点。”
打击商业贿赂力度增大
从西门子到家乐福,长期标榜制度健全、经营规范的跨国公司们又何以一时间频发商业贿赂丑闻?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表示,从近期暴露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涉嫌商业贿赂的案例来看,它们并非是在这段时间内才开始进行违法操作。因此,与其说是跨国公司的不规范操作在增多,不如说是国家法律法规日益健全,及打击商业贿赂力度增大,促使原本隐藏在桌面之下的跨国企业商业贿赂曝光。
据了解,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相关文件,围绕商业贿赂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方面,深入推进自查自纠,并组织对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4879件,涉案金额61.56亿元。
“原先法律对受贿罪主体的界定仅局限在国有企业人员,这就令非国有企业贿赂行为的违法成本很低,使得不少行业中广泛存在所谓的潜规则或灰色地带。加之司法惩戒、市场惩戒与个人诚信间的关联度不高,给寻租人士带来了大量可乘之机”,汪亮补充表示。
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旭也认为,非国有成分企业的商业贿赂行为得到曝光,表明国家对商业领域的监管正在加强。但对于企业来说,健全自身制度建设和加强自查仍然是杜绝商业贿赂的首要工作。“虽然商业贿赂行为的主体是个人,但行为本身损害的是企业的名誉。”
链接
跨国公司近年在华“涉贿”事件
2004年4月6日
朗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汇报文件,指出朗讯将解除其中国区总裁戚道协、首席运营官关赫德及财务主管和市场部经理的职务,理由是他们为合作方提供回扣。
2006年1月
长春油漆市场工商管理人员发现,选用立邦漆的一些油漆工会得到额外的补助或者奖励。
2006年9月
在张恩照受贿事件中,为了行贿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恩照,有公司将任务交给“代理公司”打理,建起了对付查处的“防火墙”。IBM、日立等著名企业卷入其中。
2007年2月
德国检察机关称西门子现任或前任员工通过设立境外秘密账户从事腐败交易换取合同。目前调查已深入中国及印度尼西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