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华老字号首次以诉讼方式进行海外商标维权行为,每个人都在关注最终结果。
就在中华老字号王致和集团表示以“不惜一切代价,将维权进行到底”的方式解决王致和集团遭遇到来自德国欧凯公司的商标侵权案件时,同样遭遇到商标侵权的几家民营企业却显得格外“低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场风波的演变,已经成为中华老字号乃至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和海外权益的一场较量。
王致和有望夺回遭抢注商标
王致和集团的代理律师王洪青刚下飞机,就拨通了王致和集团办公室的电话,向集团汇报了王致和集团起诉德国欧凯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的案子在德国已开庭的情况。
当记者采访王洪青时,他表示:“从庭审过程看,尽管本案的判决结果要在几个月后做出,但形势对王致和集团还是有利的。”他也向记者转达,同样遭遇到商标侵权的老干妈、洽洽、今麦郎、白家等几家国内企业,对食品商标被抢注一事只是保持沉默。
王洪青告诉记者,从德国法院方面获得的消息判断,德国欧凯公司被裁判不正当竞争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记者从中国商务部欧洲司了解到,该部门对王致和案件的发展动态也在关注之中。
王致和作为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现在已是国内腐乳业龙头企业。但集团在30多个国家进行商标注册时,发现“王致和”的商标在德国被欧凯公司所抢注。
“后来经调查了解到,这家公司实际上是德国的一个主营中国商品的超市,超市的主人是德籍华人,该超市一直通过中国国内某货运商进口王致和产品并在德国销售。”任职王致和集团办公室主任的张建华透露,这家超市在2005年11月21日向德国商标管理部门申请注册,但是“注册之前并没有与王致和集团进行任何沟通”。
“这显然是一起恶意抢注行为。妄图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垄断市场、阻碍竞争的目的,更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张建华告诉记者,对于这家超市抢注王致和商标案件,集团上下都感到气愤。
2007年8月,王致和集团起诉德国欧凯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的案子在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第21法庭开庭,该法庭是专门的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庭。
然而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就在王致和集团提起诉讼以后,这家德国公司又抢注了一个国内知名的食品商标。
被抢注民营企业决定“私了”
据北京老字号协会副会长刘满来介绍,“无形资产越高、企业发展越好的品牌,更容易被海外抢注”。而这正是德国欧凯公司们不断抢注商标的原因。
实际上,王洪青在取证过程中就已经发现,德国欧凯公司不仅抢注了王致和的商标,而且在更早的时候还抢注了老干妈、洽洽、今麦郎、白家等其他国内知名民营企业的食品商标。
但与王致和集团采用的诉讼方式进行海外商标维权行为不同,其他几家涉及商标抢注的企业大多选择“私了”。
张建华告诉记者,在得知国内其他食品企业亦被德国欧凯公司抢注商标后,王致和集团第一时间与上述企业取得了联系,告知其商标被抢注的事实。被抢注企业纷纷表示,要跟这种恶意抢注行为斗争到底,先尽最大努力帮助王致和集团夺回商标,而后各自向欧凯公司进行起诉。
但当记者致电四川白家集团时,该办公室负责人却表示,集团在德国维护权利事宜已经转交由其集团下属外贸公司负责,但是目前没有最终打算。同时,该人士也透露,“对方(德国欧凯公司)都是做销售工作的,像王致和维护权利的这种做法,可能嘴上说说会舒服一点。但是会有很多问题,牵扯的面比较广”。而洽洽、今麦郎等其他几家国内民营企业方面也选择对维权之事避而不谈。
“对于国内企业的海外维权行为,企业多看重经营策略的考虑。”昨天,一位了解中国企业海外创业细则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例如白家这样的民营企业,在德国当地销售量较大,所以不愿意和外国产品经销商闹翻。如果闹翻,有可能促使当地零售企业不再销售白家的产品。相比之下,王致和集团产品在德国销售范围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讲,维权压力会小些。对此,四川白家集团方面认为,“涉及案件的德国公司也是销售公司,对方只是要当地的经销权,这是可以通过双方谈判解决的”。
“按照以前曾经发生过的先例,当出现海外商标抢注后,一些国内企业多是允许抢注方出少量的钱,把商标使用权买下,之后继续保持合作关系。”张建华透露,“然而这种行为和王致和的要求不符,你抢了我的东西,我为什么还要花钱去买。”张建华对于民营企业的行为表示,一些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但是一般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不是特别看重。
商务部支持企业海外品牌维权
中国商务部对企业海外维权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王洪青告诉记者,目前商务部欧洲司对王致和案件特别重视,曾经多次派人与之详谈。“商务部给予企业最大的帮助,一方面是提供了官方证据,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鼓舞。”
昨天,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企业遭遇商标抢注时,商务部建议首先和当事人进行协调,无果后再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利,而商务部有义务对企业进行协助。而在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也针对王致和事件建议,中国企业对商标和无形资产都应该具有保护意识,商标权的维权行动需要符合中国和当地国家的通用法律。
但据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民营企业的海外诉讼成本比较高,也是企业维权比较担心的”。王洪青告诉记者,此次王致和集团诉讼费达到近50万元人民币,是一般民营企业必须考虑的成本。“同时,很多企业并不清楚海外维权需要多少成本,而更多企业对销售范围之外的市场没有维权的兴趣。”王洪青表示。
昨天,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例如“中华老字号”这个品牌在国内是有意义的,但是像“中华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品牌在国外是否也具有法律效力,这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同时,王洪青也表示截至目前国内尚无关于维护中小企业海外维护权利的具体政策。“当企业‘走出去’时,遭遇商标被注册的情况,中国政府对企业只有一个基金项目,主要是针对注册商标。”
同时,该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向海外市场拓展时,应该尽早了解在国外如何保护商标权。记者了解到,目前商务部方面也在酝酿建立一套包括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预警系统,目的就是及时发现品牌在国内外所受到的威胁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存在由国内律师与海外律师联合组成的“监测预警”网络,以预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王洪青还建议,能否考虑由相关政府带头对一些存在出口可能的国内企业在“走出去”之前提前在海外注册商标。“等这些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再从政府的手里把商标权买下来,这样最起码是将商标权保护住。”
抢注事件折射老字号潜在价值
“随着我国企业品牌和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海外企业以商标抢注作为一种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新武器。”昨天,北京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秘书长高以道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老字号产品向海外输出,遭遇商标侵权多是由于产品出口势头良好,海外的经销商或者代理商为了扩大盈利而进行商标抢注。“这种现象产生的背后,也折射出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潜在价值。”高以道认为。
在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评选中,上榜的358个中华老字号有117个品牌价值超过1亿元,茅台和五粮液的品牌价值甚至超过100亿元。
而一旦中国商标被海外公司抢注成功,就会给被抢注商标企业的产品在当地设置障碍,使中国产品不能以原有的商标进入当地市场,进而达到阻止中国企业进入该国市场的目的。更有甚者,有的海外企业直接通过向被抢注商标的中国企业索取高额的商标转让费获得暴利。
“现在老字号打入海外市场,它们在国外的竞争优势就是其极具中国特色文化的品牌价值。但是目前来看,老字号企业对商标权的预先预防问题重视不足。在最基本的法律手续上,我们还有许多尽快弥补的地方。”高以道认为。
对此,王洪青也从专业角度为中华老字号“走出去”支招。王洪青认为,企业首先要加强商标保护意识,设立自我品牌市场的“监测预警”系统。其次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约,通过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注册商标,如根据《马德里协定》规定,某一商标只要在知识产权国际局获得注册,便可成为国际注册商标,在马德里协定各成员国普遍生效。我国已于1989年加入了《马德里协定》,并于1995年加入了《马德里议定书》,成为马德里协定的成员国。
因此,我国企业申请商标的国际注册,就能获得在马德里协定成员国的普遍保护,从而大大降低我国商标被境外抢注的几率。(记者:任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