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物价水平已经到了通货膨胀的阶段,通货膨胀时代已经到来。”在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升幅超过5%之后,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渣打银行宏观经济学家王志浩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当前的情况需要提高警惕,因为更多更普遍的通胀可能已经存在于经济系统中”。
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CPI同比上升5.6%,是自1997年2月以来的最高点。1月至7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3.5%。
从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变化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明显的加速上涨势头。5月份至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3.4%、4.4%、5.6%,涨幅分别比上月加快0.4、1.0、1.2个百分点。
占CPI权重约1/3的食品价格仍然是推动CPI的主要动力。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4%,涨幅比6月份提高4.1个百分点,比5月份提高了7.1个百分点。而非食品价格涨幅维持在较低水平0.9%,甚至低于6月份的1%的升幅。
李慧勇指出,只看非食品价格涨幅可能低估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一是食品消费目前在我国居民消费中占比在30%以上,完全剔除食品价格之后的非食品价格难以真实反映居民支出和购买力的变化;二是剔除食品价格之后的非食品价格无法反映基本面因素导致的食品价格的变化(例如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猪肉价格上涨);三是非食品价格中包含大量的公用事业价格和服务价格。
从昨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新鲜蔬菜价格涨幅明显扩大,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新生力量。7月鲜菜价格上涨18.7%,涨幅较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0.4个百分点。
王志浩认为,通胀率向上突破不仅仅是因为食品,超过潜能的增长速度以及大量的流动性涌入也有贡献。第二季度工业活动的进一步加速就是证明;并且7月份M2增长速度抬头,股市不断刷新记录使得资金的流通速度加快;上海房价上涨再次卷土重来,其他地区将会尾随其后。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驶入了快车道,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上升至11.9%,第一季度增长率为11.1%,创下了自199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
上周五央行公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8%,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高1.54和1.42个百分点。
昨日,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3%。
通胀压力的咄咄逼人,或将激发又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
王志浩认为2007年央行还会升息两次,到年底1年期贷款利率将到达7.38%。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未来几个月里通货膨胀压力将继续处于较高水平,预计政府将在短期内进一步出台果断的调控措施。
李慧勇认为,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显现,稳定物价在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将明显提升。他预计,国家稳定物价方面的主要政策包括:一、加快升值。预计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达到1美元兑人民币7.3元,升值6%。二、加快升息。预计未来12个月,利率将上调3次。明年上半年存款利率将上调到4.14%的水平。三、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政府调价。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三次发文要求物价涨幅超过预定目标的地方暂停出台政府调价措施,随着物价突破5%,预计中央和地方通过限制政府调价来控制物价上涨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