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审计大案每起不足一人受惩 媒体称应引入问责制
2007年07月31日 10: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审计长李金华7月24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审计的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整改、纠正这些问题,审出问题不处理问题等于没有审。李金华说,现在对有些问题已经实行了问责,追究了有关人员责任,但仍有些问题还难以问责。

  根据惯例,每年审计报告之后,国务院都会要求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予以坚决纠正,该上缴财政的要上缴,该归还原资金渠道的要归还,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惩处。这让违法官员丧失政治前途,丢掉官职与权力,并且将虚无的“集体问责”转化为切实的“个体问责”。如果审出问题不处理,诚如李金华所言——“等于没有审”。从某种程度来说,问责比要求违规单位归还资金更为重要。同样,在每年的“审计风暴”后,公众期待的都是“问责风暴”的出现。因为,公众不再满足于知道问题,而是更多地希望,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责任将如何追究?

  已有多年历史的“审计风暴”,按理说应具有一定的权威和震慑力。但令民众意想不到的是,“审计风暴”的作用并不明显。如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报告的2006年度中央预算的执行审计情况中,中央部委及其下属部门被查出违规资金480多亿元,数字庞大,令人头晕目眩。而且,盘点一下审计清单,既有屡审屡犯的老问题、老面孔,也有不少新面孔,很少有部委没上审计报告。可见,“审计风暴”依旧,有关部委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财政资金等问题依旧。

  何以会出现这样令中央政府尴尬和令公众愤慨的局面?我们注意到,今年在李金华的审计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2005年审计发现的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后,有94人被逮捕、起诉或判刑,17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不过,这一数据相对于当年审计出来的50多亿元违法违规资金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笔者计算了一下,在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中,平均每一起案件,只有0.9人受到法律惩处。由此可见,案件性质与问责力度严重失衡,这说明官员问责制和法律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种高举低打、有曝光无问责、屡审屡犯的疲软状态,会使公共部门和公权力失去滥用公共财政的羞耻感。

  笔者认为,应将问责制引入审计之中,赋予审计署对审计对象提出处理、处罚意见的权力,保障案件性质与问责力度不失衡。(沈峰)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广东审计厅查出虚报学生数骗1027.9万财政补助
·海南审计部门披露去年共查出违规问题资金逾九亿
·李金华:审计像清理小广告 要不怕疲劳清理到底
·审计署最近研究决定准备商请某个部门审计审计署
·中国审计长称:屡查屡犯确实存在 有多方面原因
·李金华审计长称:审计报告不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
·李金华:审计工作从国家利益考虑 不害怕得罪人
·中国审计长李金华:中国审计承担着督促整改责任
·李金华:审计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 促使整改纠正
·李金华:审计不是刮风暴 法律和群众需要是源动力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